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2013-04-29央吉
央吉
摘要: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设为学生呈现出刺激的数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增长其发现欲,唤醒其强烈的质疑猜想。可以说,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71-01
学科情境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情境空间,渲染一种优美的、智能的、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其基本特点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热烈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得到主动发展。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尤为重要。
1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
1.1 教学导入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这一关把握得好,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新课学习的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优化新知识的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设计探索性练习题、学生动手实验、趣味性游戏等导入新课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2 具体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数学的知识体系纷繁复杂,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等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综合在一一个个鲜活而又具体的问题中。这些问题往往又是以数学所特有的题目的形式展现,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加以不同类型的情境引导,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具体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1.3 即时动态生成情境。
美国著名教育先驱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因材施教"、"见机行事"、"灵活判断"是教师教学智慧与艺术的具体体现。此时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唯一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基于一定基础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情境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机智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在问题需要讨论时,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师做好点拨,控制好讨论的进程、走向,不要为课改而课改,为讨论而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1.4 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新课伊始,教师创设有疑问且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1.5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深化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2 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尽量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设计。
情境设置恰当与否是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
2.2 把握住情境与情景的区别。
从内涵看,情境与情景,前者包容信息量较大,内涵更丰富,常常处于动态之中,具有过程性和动态生成性;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数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立体的环境。
2.3 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我们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数学情境化与数学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接受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式创设,必须使问题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
3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应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教学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目的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教育基本理念与核心内容的重要体现。而数学课堂采用情境教学,能有效实现上述上目的,这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彦会.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2] 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