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04-29鄢然
鄢然
摘 要:针对吉林省小微企业产品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发展观念落后、金融机构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大财税金融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积极营造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创新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提高小微企业生命力等措施。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税金融;促进;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33-02
一、吉林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全省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和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促进了小微企业的生成和发展。
1、创业孵化基地为小微企业生成发展提供载体。截至2011年年底,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已达95个。其中:科技型创业孵化基地10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个,产业型创业孵化基地20个,综合型创业孵化基地50多个。孵化基地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最大孵化容量可达4500户,现有在孵企业约2900户,毕业企业约400户,累计开发就业岗位约10万个。
2、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为创业提供人才保障。吉林省已经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创业人才培训工作。引入了清华大学教学资源,开展高端培训,截至目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管理团队4200人。瞄准行业标杆企业组织培训,共组织500多名千户成长型企业经营管理者赴上海、青岛、苏州、温州、广州、深圳等地参加培训。利用国家银河培训工程组织培训,全省共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3200多人。组织实施“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几年来,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往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个体经营者、残疾人、归国劳务人员及创业企业小老板,全省共免费培训6.1万人。
3、建立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输血。吉林省是全国第一个成立副厅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省级机构的省份,并于2010年4月组建了全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提出打造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法律维权、电子商务、事务代理等十大要素服务平台。几年来,服务联盟共为中小企业融资近500亿元,培训各类人才50000人次,直接增加企业效益15亿元。在20个试点县(市、区)中,有15个县(市、区)成立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共计5.3亿元,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90余户,提供贷款6300多万元。如中国建行吉林省分行在近三年已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300亿元,在全省拥有9家小企业经营中心、专职客户经理140余名,服务机构200余家,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小企业金融网络。
二、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因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吉林省银行又受到总行在授信规模、信贷自主权方面的限制,使得银行向小微企业放款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减弱。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的贷款不仅难贷了,就是贷到了由于成本的提升,小微企业也很难有获利空间。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展开。
2、缺乏人才和产品技术开发。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以及企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很多人不把私营企业看作是真正的就业,使得小微企业难以吸收到所需要的人才。从全省众多经营建材、矿产、机械、养殖、食品加工等粗放型低技术含量的小微企业可以看出,企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高。
3、缺少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对经营管理上的缺陷依靠自身的力量无力来扭转。相关的咨询、培训机构又都发育不良,校合合作培训不畅通,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不注重树立品牌的培育和现代管理意识。小微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在发展观念上比较落后,缺乏危机意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难以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据调查,吉林省有90%以上的个体经营户从事第二、三产业。吉林省小微企业真正树立起品牌经营的企业很少,能够走出省门乃至国门的企业和产品更少。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3年3月吉林省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小微企业创业扶持中,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发展小微企业采取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即“1+3”模式进行扶持。一是省财政每年编列小微企业扶持资金预算,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用于创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做到专项列支、逐年递增、足额拨付,各区县财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加大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力度。二是小微企业除享受国家和吉林省对中小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所得税享受振兴老工基地的优惠政策,实行先征后返。三是小微企业以投资人自有财产、亲友财产或通过社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取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按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2、着力促进小微企业持续成长。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走进高校开展大学毕业生小微企业创业座谈会,走进基层开展返乡农民工小微企业创业咨询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加大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帮助创业对象抓好创业设计。强化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员创业引导,帮助创业对象捕捉商机,积极引导小微企业重点向科技开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工业、科技、商贸等大中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管理订单的支持和服务。依托吉林高等院校,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依托商业步行街引进一批有特色的小微企业,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创业一条街和创业园区的有效途径,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提高创业能力,确保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激励民间中介机构或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市场信息、寻找商机等,确保小微企业做强做大。
3、积极营造促进小微企业吸引人才的发展环境。一是培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从突出政策优惠转为政策引导、资金跟进同体制机制创新、各层次各方面配套服务相结合,健全扶持小微企业自主创业、人才开发、市场准入、技术信息共享、资金融通、就业保险、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出台小微企业吸引人才政策。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在小微企业人才供应、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要在专业设置、联合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小微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工作,对于联合小微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给予扶持,以调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4、提高小微企业创新意识。一是创品牌意识,支持小微企业抓好商标保护。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抓好商标的培育、注册、保护等工作,制定小微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推行品牌经营。二是强管理意识,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行政指导。通过上门服务、咨询和组织知识讲座等形式,协助、指导小微企业抓好管理,推进小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进程。三是抓技改意识,促进小微企业升级转型。依托重点企业、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帮扶等多种途径,促进小微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借助工业园区的平台资源,探索在园区内成立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各县工业集中区也要规划一个区域作为小微企业孵化园,让小微企业在园内自由创业。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力争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
5、创新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一是要求行业组织牵头,联合行业内同类的多家小微企业以“抱团”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合作,克服单个企业合作能力有限的弊端,形成集聚效应。二是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公益性的角度,把小微企业群体作为合作对象,开展针对小微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惠及面更广的订单培养,引入企业共性的教学项目,将培养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小微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地方政府部门要统筹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加大高职教育资金投入,并引导大中型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平台,面向所有的小微企业和高、中职乃至培训机构开放,政府则以奖代补或者拨付运行费用等形式给予扶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出台9项措施支持小型企业发展[N].城市晚报,2011-10 -13.
[2]我省年均生成小微企业万余户[N].城市晚报,2012-03-22.
[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Z].吉林政报,2012,(15).
[4]史志良.促进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