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2013-04-29张云生刘海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途径高职院校大学生

张云生 刘海霞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近年来得到很大改善,但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教育狭义化、单一化等诸多问题,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40-01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狭义化。即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只关注心理健康维护。而在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也只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当作心理教育服务的对象,强调补救和矫治的心理咨询模式,忽略了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其矫治性目标,忽视了发展性目标,表现出单一化特征。即只关注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注重补救性的同时更应关注预防性和发展性,即关注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就是自身的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品质需要个人自身不懈的努力,在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去逐步形成。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他们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积极心理学理论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以塞利格曼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倡导的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的乐观、幸福感、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品质和积极组织结构等。这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认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人类发现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激发人的潜能,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3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3.1 关注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积极品质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产生对事件的乐观归因模式,培养“习得性乐观”的积极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一般,很多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求上进,不愿与同学打交道,将自己封闭起来。高职院校应开设一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生命教育、幸福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爱的教育等,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件中体验如幸福、快乐、满意、信任等内心的积极情绪,带着对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学生们会主动为发生的事件寻找新的乐观的归因,这种归因模式会逐渐形成自动化反应,即“习得性乐观”。

3.2 培养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建设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核心所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或几种积极人格品质,关键是积极寻找自己和他人拥有的美德与优势,并学会用这些美德与优势建立自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内容应选取正向积极的事例,让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内化为自我意识的内容,使其在未来相似情景中会重现为自身行为,获得积极体验。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关注个体身上存在的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动机、积极的自我意识等,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开展体育、艺术展览鉴赏、积极心理拓展训练等多种多样的积极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乐观开朗、顽强勇敢、自信协作的优秀品质。

3.3 营造积极组织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研究能够支持和发展人的能力及长处。其各种支持系统或组织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因此,打造积极、和谐、健康的组织环境也成为塑造积极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井然的教学秩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团结向上的班级风貌等等可以增了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陶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东北师范大学.

[2] 张旭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53-157.

[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4] 姜志强,陈浩彬,张玲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摭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5] 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6]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37.

[7]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3-137.

[8] 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52-55.

猜你喜欢

途径高职院校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