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
2013-04-29刘欢欢
刘欢欢
【摘要】 血液透析广泛应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透析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了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血透人数呈逐年递增之势[1],值得重视的是,透析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透析患者与医护之间往往是“共生”关系,透析患者要依靠医护人员为其治疗,而医护人员也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依从性,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00-01
1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因素
1.1 医护人员因素 血液透析医护工作者在透析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血液透析医护工作者的技能是制约我们透析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2 疾病因素 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患者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1.3 经济因素 昂贵的血液透析费用是血透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1.4 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透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1.5 自身形象 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等心理变化。
1.6 治疗因素 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2 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对策
一个生活质量高的血透患者,其患者的依从性必然是非常好的。然而,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一旦患病后,心理平衡都会被打破,尤其是长期受病痛折磨,对疾病缺乏信心,患者的依从性低,因此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建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加强服务观念,理解、尊重患者,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另外,应掌握沟通的技巧,工作中要注意言行的得体,把握好分寸,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征求患者对治疗的看法,交流双方意图和需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耐心细致地劝解开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对于我们血液净化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而言,活到老,学到老绝非一句空话。这个学习过程,既可以从自身的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参加会议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只能够落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结果。
2.2 提高患者自身素质 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学历水平、知识层次是成正比的。学历、知识层面相对较高的患者往往生活质量更好一些,依从性会更好一些。因此护理人员应向血透患者做好健康宣教[3]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作用及新的技术进展,让其明白如果做到充分透析,可提高生活质量,并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应告诉患者治疗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体重的增长不超过体重的5%)、内瘘的保护、药物辅助作用的重要性,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告知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当然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其家庭和睦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自费患者一方面求生欲望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要求延长透析间期、减少透析频率,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极度的耐心面对患者,告诉患者由病情加重、并发症所花费的治疗费用往往高出于正规透析的费用,并向其讲解当地的医保政策,最大可能的节约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经常召开肾友会,病友可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 结 语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属于脆弱人群,在对其进行血透等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及健康疏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帮助,提供相关忠告、咨询与支持,并根据其理解力进行健康教育,应该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提高其战胜疾病的勇气,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可有效地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2] 贾强,陈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0,1(1):47-49.
[3] 汪涛,叶任高.慢性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J].中国肾病杂志,1995,11(4):227-229.
[4] 周安琪,季建林,徐俊晏.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病人心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3,1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