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3-04-29汪旭伟
汪旭伟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及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食管癌;胸腔镜;开胸手术;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90-02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1]。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2],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身体条件允许即应采取手术治疗[3]。随着胸腔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为对比分析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遂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组)3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7-72岁,平均(57.4±13.6)岁,其中上段食管癌6例,中段食管癌13例,下段食管癌11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6-74岁,平均(56.6±12.3)岁,其中上段食管癌7例,中段食管癌15例,下段食管癌8例,见表1、表2。
1.2 方法 两组术前辅助检查、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准备基本相同。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传统开放手术组包括颈胸腹三切口手术、经右胸上腹手术、经左胸主动脉弓下吻合术及经左胸左颈吻合术4种术式,食管胃胸内吻合均使用一次性吻合器,颈部吻合均采用4/0可吸收缝线行双层手工吻合。腔镜组先采用左侧90°卧位,完成胸腔镜下食管游离和纵隔区淋巴结清扫,完成后改平卧“大”字位,在腹腔镜下完成胃游离和腹区淋巴结清扫,然后于左颈部做约5cm切口游离并离断颈段食管,移除病灶,后经食管床上提至左颈行胃食管吻合。术后均常规胃肠减压及禁食,术后2d经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生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4.0,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3、4、5、6。由表3、4、5、6可见,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食管癌是我国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具有明显优势:首先解剖结构层次清晰:腔镜对局部视野具有放大作用,可清晰暴露食管、胃及周围组织结构,有助于术者直视下轻松游离奇静脉弓、支气管动脉及胃左动脉;其次手术创伤小,减少开关胸腹的时间,术后恢复快;术中使用超声刀,减少术中出血以及尽量减少术中输血;同时,胸腔镜手术可避免肋间以及腹壁的撑开,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咳嗽能力的改善有明显帮助。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在食管癌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与开胸手术相比较,其综合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云霞,施侣元,余红平,等.武汉市居民饮食模式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3):146-148.
[2] Jgaki H,kato H,Tachimori Y,et al.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n patienes with submucosal Carcinoma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J].J Surg Oncol,2000,75(1):37-41.
[3] 姜杰,黄孕西,纪程宏,等.胸、腹腔镜在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联合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