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3-04-29樊丛林阴秀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村

樊丛林 阴秀君

摘 要:加强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客观要求,既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结合康保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广校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初步实践,就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边远地区 农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51-01

1 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现状

1.1 农村后备劳动力逐年减少

康保县地处冀西北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蒙古高原南缘。全县15个乡镇,326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现有劳动力4.8万人。现有耕地145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3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将来“谁来种地”靠谁建设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们面对和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1.2 农广阵地已成为农技推广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农民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要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而且农民应该接受全面的农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农业教育。农广人在几十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康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经国家教委、财政部、组织部等11个部委办联合批准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1年,办学三十多年来,为提高全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农广校的事业由小到大,办公教学设施从无到有、教学队伍逐步壮大、教学质量日益提高、教学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教师队伍建设强势推进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轮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业务水平和政策服务水平,培养合格教师11名,从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了32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达42名,80%的培训教师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学历及农艺师以上职称,师资力量雄厚。

1.2.2 条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农广校建成104平米标准化电教室,电教设备齐全,可容纳100余名学员。同时配置办公室、档案室等办公用房5间,新购教辅用车一辆,拥有合作实验室3个,生产实习基地5个。保证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

2 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创新办学方式

坚持“立足区域特色,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的办学宗旨,依靠熟悉农民,贴近农民,服务农民的特点,创新办学模式。

一是以传统优势为依托,开展好学历教育。有效开展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康保县广大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学历教育的招生对象具备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45周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的职业农民。重点以农村专业户、农村合作组织骨干分子等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为培养对象。学员取得学籍,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颁发中专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实用人才的培养步伐。“阳光工程”培训是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加强“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先进经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畜牧与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合理设置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做到专业教师落实到人,培训地点落实到村,组织编写适合农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培训的趣味性。

三是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为依托,为农业生产培养领导人才。按照河北省农业厅“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总体要求,开展“送教下乡”工作。紧跟农民步伐,把教育培训办到农民家门口。2009年招收200名全日制中专生。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市场导向为办学原则,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依托,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业这条主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主要开设种植、园艺、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4个专业,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2.2 几点体会

一是根据农民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培训基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阳光工程”培训中要积极探索培训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适应市场和农民需要的培训体系,必须做到实用、实效,使培训手段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最终达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二是按照推进科技进村的工作思路,做到“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互抓”的原则,抓好培训,以当地主导产业、主推技术、项目为内容,扎扎实实做好主体培训,提高政策、技术、信息到户率,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接受,才能认可。

三是教师和教材是农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和农民交朋友,走进农民生活,向农民请教,了解农民所需所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哪怕解决一件,也受欢迎。为此,笔者认为培训教师授课时要思想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当地生产项目培训相结合,先进致富典型与后进农民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材要简明、易懂、能用得上。

四是阳光工程培训今后需要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认真编排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学员更易于接受,学习效果提高更快。同时,教师的引导性培训方式使学员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学员也表现出了对专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渴望,体现了新型农民劳务意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罗湘林.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审视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38-740.

[2] 冯奇荣.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133-13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