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度执掌内阁的“旁遮普之狮”

2013-04-29周有恒

名人传记 2013年8期
关键词:穆沙拉夫谢里夫巴基斯坦

周有恒

在欧洲,有一位弃商从政、三度担任内阁“掌门人”的传奇人物——意大利前总理、亿万富豪贝卢斯科尼。如今,在亚洲也“诞生”了一位与老贝经历颇为相似的大人物——同样出身富豪且三度出山担任巴基斯坦总理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纳瓦兹·谢里夫。

现年六十四岁的谢里夫是当今巴基斯坦最有影响力的政坛人物之一。他身材魁梧,在公开场合出现时经常穿着巴基斯坦传统服饰搭配剪裁合身的背心,显得端庄典雅,彬彬有礼,但这位有着温和、谦恭外表的老者其实是一个性格倔强、多谋善断、富有开拓和挑战精神的政治家,有着“旁遮普之狮”的美称。20世纪90年代谢里夫曾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却均未完成任期便中途去职。在经历了政变下台、锒铛入狱、流亡海外等一系列波折后,他选择了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终于在蛰伏十多年后东山再起,迎来了第三次执掌巴基斯坦内阁的良机。

出身工业世家,政坛崭露头角

谢里夫的全名为米安·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1949年12月25日出生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会拉合尔市的一个工业世家。

殷实富足的家境为谢里夫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条件。小学阶段他上的是专收富家子弟的私立学校,中学时就读于拉合尔市公立学校,从拉合尔政府学院毕业后,又在旁遮普大学法学院专门研修法律,并获得该校的法学学士学位。

谢里夫的父亲是旁遮普省的钢铁巨子,其家族经营着庞大的产业。走出大学校门后,年轻的谢里夫迅速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凭借敏捷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协助父亲经营钢厂中如鱼得水。在他的参与和领导下,其家族旗下的伊特法克工业集团发展成巴基斯坦拥有钢铁、纺织、制糖等产业的大型综合企业,跻身巴基斯坦最大财团之列,对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而谢里夫本人也成为颇有名气的新一代企业家。

大凡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政治和社会问题产生兴趣,20世纪70年代成为巴基斯坦钢铁大王的谢里夫也不例外。成为富豪的谢里夫眼光已经不单单盯在企业发展方面,还频频出现在各种社会活动场合。他不仅从自己的金库中提出一部分资金,扶危济贫,在拉合尔等地开办医院和国家慈善机构,还慷慨解囊,为一些政界人物提供赞助经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谢里夫不吝重金重情重义的善举得到了他所期望的回报——在民众当中,他赢得了口碑;在政客那里,他得到了青睐。

谢里夫所在的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全国四省当中最富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省份,其人口和工农业产值都占巴基斯坦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实力则决定政治地位。旁遮普省的重要地位也从国家机构组成中得到体现——巴基斯坦半数以上的联邦议员均来自该省。生于斯长于斯的谢里夫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0世纪80年代,正值军方领导人齐亚·哈克总统执政时期,谢里夫作为其资助人步入政坛,并迅速崭露头角。1981年,三十二岁的谢里夫被任命为旁遮普省财政部长,随后又相继担任体育部长和省咨询委员会成员。1985年巴基斯坦全国大选时,谢里夫同时当选为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旁遮普省议会议员,后放弃联邦议员而保留省议员,并于当年4月出任旁遮普省首席部长一职。

1988年哈克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后,谢里夫继续担任旁遮普省看守政府首席部长。同年,谢里夫出任穆斯林联盟主席。在1990年10月24日举行的巴基斯坦全国大选中,穆斯林联盟获胜,谢里夫不仅再次当选为联邦议会和省议会议员,还于同年11月2日当选为穆斯林联盟议会党领袖,并领衔组成联合政府。当年11月6日,谢里夫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政府总理。这是巴基斯坦自1958年以来,首次由旁遮普人出任巴基斯坦总理,也是巴基斯坦独立四十三年来第一次由企业家出身的政治家主政总理府。

总统总理“斗法”,落得两败俱伤

谢里夫自1990年担任政府总理后,在处理国内外各种问题上均有所建树。在内政方面,他上任伊始就大力推行金融体制改革,推出新工业政策,力促私有化的进行,还提出了家教法案,并重视发展市政建设。经过一番努力,他解决了巴基斯坦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印度河水省际分配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省际分配这两大难题,从而使巴基斯坦经济状况开始有了起色。在外交方面,谢里夫上任之初恰逢海湾战争爆发,他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还亲自出访多个伊斯兰国家,进行与“和平使命”相关的外交活动。

除了工作勤奋、踏实之外,谢里夫还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廉洁。他不但从不领取政府发放的工资、津贴和其他福利,而且自掏腰包,接济贫民。每年的开斋节,谢里夫都要邀请一些老弱病残的穆斯林教民来总理府,来客除可享受一顿美餐外,临走前还可从总理手中接过一张由他亲自签发的支票,这笔费用都由他私人支付。如此慈善之举,换来了一片赞誉之声。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谢里夫执政不满三年却被迫离职,原因在于巴基斯坦最高权力层面的“窝里斗”。

进入1993年,总理谢里夫与当时的总统伊沙克·汗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年初,伊沙克·汗表示了欲连任总统的意向后,政界人士和各级官员纷纷表示支持,但身为总理的谢里夫却一直保持缄默,并要求内阁成员不要觐见总统,弄得伊沙克·汗老大不高兴。更使总统不能容忍的是,谢里夫提出了修改“宪法第八修正案”,意欲取消总统解散议会、政府和任命三军首脑的权力,以确立总理全权治理国家的法律地位。与此同时,穆斯林联盟内部矛盾激化,当年3月,该党主席居内久病逝,谢里夫在党内未经充分协商的情况下,便宣布自己为穆盟主席候选人,以图实现其集党政权力于一身的目的,此举不仅遭到党内原居内久派的反对,也受到亲总统的穆斯林联盟议员的反对,更激化了总统、总理双方的矛盾。

在此期间,巴军界人士和政界高级官员曾在总统和总理之间调停斡旋,提出了各种和解方案。谢里夫先后数次会见总统,并运用穆盟议会党团对他的授权,宣布提名伊沙克·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但总统不愿当摆设,坚持要求谢里夫放弃穆盟主席候选人资格并承诺不修改“宪法第八修正案”。这自然为谢里夫所不能接受。他公开回答总统:“不辞职,不听命。”还不指名地批评总统包庇纵容一些自私的政客破坏政府的稳定。恼羞成怒的总统终于采取“宪法”措施发难了。

1993年4月18日晚,表情严肃的伊沙克·汗总统以“管理不善、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为由,向全国宣读了一项命令: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宣布解散国民议会,解除谢里夫总理的职务,解散联邦内阁,并任命看守政府。

在此之前,曾有两名总理突然被总统解职,他们是穆罕默德·汗·居内久和巴基斯坦首位女总理贝娜齐尔·布托。与前两名被解职的总理逆来顺受相反,谢里夫居然不肯“买账”,并不屈不挠地展开了一系列反击总统令的活动。他上诉最高法院,指控总统违反了宪法。其上诉得到了被解散的国民议会议长和全国的广泛支持。最高法院经过半个多月的审理作出裁决:总统的命令超越了宪法法定权限,应立即恢复国民议会,恢复谢里夫的总理职务及其领导的内阁。

总理状告总统和最高法院裁决总统令无效,在巴基斯坦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为巴政坛的演变增添了戏剧性。但此后,总统与总理之间的争斗更趋向激化,使国家政治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出面进行调解,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会谈,终于达成各方均可接受的妥协方案:总统和总理双双辞职,解散中央和省议会,提前举行大选。就这样,谢里夫于1993年7月18日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执政之旅。

二度上台执政,又以失败告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身为执政党领袖兼政府总理的谢里夫与在任总统“较劲”的结果是让反对党捡了便宜——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在提前举行的国民议会投票中获胜,再次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不过,提前“下课”的谢里夫却并未气馁,而是在暗暗积蓄力量,准备卷土重来。

在1997年2月3日举行的大选中,谢里夫抓住人民党元气大伤的天赐良机,积极争取军队的默许和总统的支持,结果大获全胜,他所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赢得了国民议会二百一十七个席位中的一百三十四席,获得组阁权。在国民议会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对其信任投票后,谢里夫二度出山,走马上任第十三任巴基斯坦民选总理,并成为该国有议会以来最强有力的总理。

重登总理宝座的谢里夫没有因三年前的中途落马而谨小慎微、裹足不前,而是大刀阔斧,创举不断,显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在担任总理职务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亲自参与规划、实施一批有利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大工程,如将巴基斯坦西北部毗邻阿富汗的白沙瓦与东部的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连接起来的高速公路就是其中之一。谢里夫还非常注重提高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1998年,为了回应该国宿敌印度的核试验,谢里夫下令本国展开核武器计划,从而使巴基斯坦成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这亦成为谢里夫就任总理期间一个得人心的政绩。

正当谢里夫踌躇满志,打算实现自己到20世纪末把巴基斯坦带入“亚洲虎” 行列的理想之际,一场军事政变又让他美梦成空。

导致政变的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谢里夫与军方关系不睦,二是巴基斯坦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1998年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后,招来了严厉的经济制裁,造成巴外汇短缺、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速度急剧减缓。当时,谢里夫为了表明自己与国民同甘共苦的决心,曾不惜忍痛甩卖了自己的那座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总理办公大楼。要命的是,这种经济和财政面临的困境又导致国防预算支出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军队间的紧张关系。而政变发生的直接原因则与巴基斯坦另一位强势人物穆沙拉夫有关。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曾经被军政府统治数十年,力量强大的军方历来是左右巴基斯坦局势的重要因素,而穆沙拉夫正是靠军队起家的。他二十一岁时从卡库尔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巴基斯坦军队,先后在自行火炮团、特种作战营、装甲师属炮兵部队、步兵师和野战军中任职,还曾参加过1965年的巴印战争。到1995年,穆沙拉夫已经升任陆军中将。1998年,他被时任总理谢里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兼参联会主席,晋升上将军衔。但是不久,严重的政见分歧,使谢里夫很快就对穆沙拉夫下了狠手——1999年10月12日,谢里夫下令禁止访问斯里兰卡归来的穆沙拉夫的飞机在卡拉奇降落,并宣布解除穆沙拉夫的所有职务。危急时刻,飞机上的穆沙拉夫打了一个电话,遥控指挥忠于他的部队占领了机场。

随后,穆沙拉夫宣布解散政府,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亲自出任首席执行官;谢里夫则被解除总理职务并遭到软禁。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二度执政的谢里夫只干了两年多时间又被赶下了台。

历经磨难坎坷,静候崛起时机

有人说,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对这一点谢里夫可能体会得最为深刻。

自1999年10月中旬被赶下总理宝座后,谢里夫的厄运并未结束。11月10日,巴基斯坦第五军总部的阿蒂库兹·扎曼·吉亚尼中校以“企图谋杀、劫机和同谋罪”等罪名,对谢里夫和其他四人提出起诉,卡拉奇一个反恐怖法庭同意受理这一案件。11月17日,谢里夫被逮捕。2000年1月19日,卡拉奇第一反恐怖法庭对谢里夫正式提出起诉,罪名是企图谋杀、从事恐怖活动、教唆犯罪和劫机。4月6日,反恐怖法庭以劫机和恐怖活动罪判处谢里夫无期徒刑,对其每项罪名罚款五十万卢比(约五十四卢比合一美元),并没收其全部财产。谢里夫对这一判决不服,依法向信德省高等法院提出上诉。5月2日,信德省高等法院宣布中止对谢里夫的罚款和没收财产的判决。同年7月22日,巴基斯坦审计法庭以腐败逃税罪判处谢里夫有期徒刑十四年,且在今后二十一年中不得担任任何公职。同时,还判处他两千万卢比的罚款。

时隔四个多月后,巴基斯坦政局的变化为谢里夫带来了转机。2000年12月9日深夜,在狱中服刑的他获巴总统穆沙拉夫特赦,次日,他离开巴基斯坦前往沙特阿拉伯治病。

2007年8月23日,巴最高法院做出裁定允许流亡海外的谢里夫回国并参加巴议会选举。几经周折后,谢里夫于同年11月25日乘飞机从沙特抵达拉合尔,从而结束了历时七年多的流亡生涯。

巴基斯坦议会选举于2008年2月18日举行。大选前,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遭刺杀身亡,这使人民党获得了大量的同情票。最终,人民党与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组成的联盟击败穆沙拉夫总统支持的穆斯林联盟(领袖派),获得大选胜利。六个月后,人民党和穆盟(谢里夫派)共同策划启动了弹劾穆沙拉夫总统的程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穆沙拉夫于同年8月18日宣布辞职,而在其宣布辞职后第七天,因政见不合,穆盟(谢里夫派)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总理、总统均由人民党推举的人选担任。此后,谢里夫带领穆盟(谢里夫派)选择了静静地做反对党,卧薪尝胆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他不再滔滔不绝地讲话或展示特别的能力,而是以低调的风格待人处事,除了一如既往地热衷慈善事业之外,还发挥其作为出色的管理者和国务活动家的宝贵经验,以其所居住生活的旁遮普省为大本营,关注国家局势,推动经济发展,暗暗积蓄力量。

谢里夫已婚,育有四个孩子,女儿玛莉昂在他的拉合尔选区助选时展现出的领袖魅力深获赞许,有可能继承乃父衣钵。

赢得第三任期,面临严峻挑战

时光悄然流逝。2013年春,巴基斯坦民众又迎来了五年一度的大选。

巴国民议会(下议院)现有三百四十二个席位,其中二百七十二席由普选产生,根据单一小选区制,每个选区得票最多者当选。另外七十个席位专为妇女和非穆斯林教派保留,根据各党派普选议席得票数按比例分配。

巴基斯坦塔利班一直试图阻挠本次选举正常举行,制造了一系列袭击,企图阻止选民投票。各种爆炸和枪击事件导致包括三名候选人在内的一百多人丧生,三百多人受伤。为确保选举安全,参与这次选举的安保人员总人数达六十万。

大选投票于2013年5月11日举行。据巴选举委员会主席说,这次选举中,登记选民投票率接近百分之六十,创造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12日上午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赢得二百七十二个选举议席中的一百一十九席,奠定胜选大局。

分析人士认为,屡遭挫折的谢里夫之所以能够重新崛起,与巴基斯坦局势及谢里夫本人的优势均有关联。经历多年政治纷争后,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步履蹒跚,加之贫困和腐败顽疾,民众对执政的人民党多有不满。竞选中,谢里夫提出自由市场和为经济松绑等政策主张,允诺快速发展经济,得到了选民的认同。自五年前回国后,谢里夫低调专心搞经济,特别是其在旁遮普省的成绩有目共睹。他所领导的穆盟在旁遮普省执政期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成就,相比其他地区频繁的恐怖袭击,该省安全状况亦受到广泛认可,再加上其本人就是巴基斯坦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民众期待谢里夫能够为巴基斯坦带来改变。在本次大选期间,谢里夫还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的成熟和宽容。首先,他没有对失意的政敌穆沙拉夫穷追猛打,而是表示宽恕这位前总统;其次,在其竞争对手之一、正义运动党领导人伊姆兰·汗发生意外(5月7日,伊姆兰·汗在竞选集会上坠梯受伤,多处骨折)后,谢里夫马上取消了当天的政治集会,以此向竞选对手表示慰问,赢得了民众的尊重;再次,也是最关键的,谢里夫此次的民生工程做得很好,他并未对陷入困境的人民党执政者大加讨伐,而是重点宣传自己的竞选主张,他现在的口号里没有多少民主自由,更多的是给人民多少吃的,如何解决就业和电力问题等实实在在的承诺,这样的做法其实比诋毁政敌更为有效,让他赢得了更多的选票。

2013年6月1日,巴基斯坦新一届国民议会议员宣誓就职,这是巴基斯坦六十六年历史上首次政权民主交接。谢里夫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他所领导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议会三百四十二席中占一百七十七席,从而使该党在议会中推动其政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阔别权力中心十四年之后,谢里夫第三次登上了政府总理的宝座。然而,对重新执政的总理谢里夫来说,迎接巴基斯坦新一届政府的除了鲜花和掌声之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该国现阶段经济不振,能源危机严重(每天断电时间甚至达二十小时),国家亟须发展,而政府机构却效率低下,腐败积重难返,此外极端恐怖分子也在不断制造袭击事件,而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新总理谢里夫是否也会像其前任一样被通货膨胀、失业、与军方关系紧张以及塔利班叛乱等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呢?谢里夫的当选,体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于改善民生的期待。民众希望谢里夫上台后兑现竞选承诺,带领巴基斯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责任编辑/吕静)

猜你喜欢

穆沙拉夫谢里夫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穆沙拉夫死刑判决被撤销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
巴基斯坦警方 要抓穆沙拉夫
来块儿糖庆祝吧
巴内政部长称 谢里夫已接近叛国
归国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