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老实人”父亲罗荣桓

2013-04-29肖伟俐

名人传记 2013年8期
关键词:罗荣桓老实人

肖伟俐

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陨落的将星,是我军最早实施“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者,是唯一一个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是唯一一个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

生活中的罗荣桓性格比较内向,爱读书,喜书法,不抽烟,不喝酒,不题词,不爱照相,生活严谨,宽厚待人,忠实家庭。罗荣桓少年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工程师。他教育孩子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忘本。他对孩子们做事的要求是:不患不成,而患不坚持耳。

对于这位早逝的元帅,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有评价:

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

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

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

另有张爱萍将军诗说:“群众作挚友,干部当至亲。”

罗荣桓有四个孩子:

女儿罗玉英,1926年出生。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科院工作。

儿子罗东进, 1939年2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部队原副政委,中将。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

女儿罗北捷, 1949年10月出生。197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女儿罗宁, 1951年1月出生。北京凯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门楣已有凤麟承”

董必武在悼念罗荣桓的诗中有“门楣已有凤麟承”句。我对罗荣桓子女的采访就从这句话开始。5月的一天,我如约来到罗东进家中,他家在北京西单的一个部队家属区。

门一开,罗东进笑呵呵地站在门口,伸过手来:“来,来,来,请进!请进!”

一头华发的罗东进个子不高,肤色黝黑,面相敦厚。和他父亲相比,好像只是少了副眼镜。

我说:“不好意思,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让你休息不成了。”

“没事,中午我是和两个妹妹在一起吃的饭,过节嘛,我们也团聚团聚,平常她们也都很忙。”

寒暄间,我感到不像是来采访的,好像是到邻居老大哥家里串门的,随意而自然。

罗东进曾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航天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搞技术工作,是我军最早从事自动化指挥系统研究的人员,后改行搞政工,走上了和父辈相同的道路。

前些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罗东进发起了“情系长征——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这支队伍里有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少将、黄克诚大将的女儿黄梅等人,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他们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八千余公里。后来新浪网就这次活动邀请了罗东进等将帅后人到新浪聊天室和网友进行座谈。所聊的内容,引起了罗东进深深的思考。“在聊天室谈话之前,因为网上事先发布了一个公告,很多年轻的网友发了一些帖子,我看完以后,就觉得现在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他们对过去、对老一辈了解得比较少,对红军究竟为什么要长征,重走长征路,要继承学习些什么东西,还有些什么好的东西值得学习,包括对我们这样一批人究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知之甚少。”

罗东进讲话声音厚重、平和、沉稳。我请他聊聊家事,他笑着说:“你让我聊家事,我就先从我这个名字说起吧。”

罗东进:直到四十岁时,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日

1937年5月16日,三十五岁的罗荣桓与红军女战士林月琴在延安的窑洞里结为伉俪。

接新娘的是一匹大白马,“婚宴”是一大锅夹着鸡块、萝卜和白菜的面条,参加“婚宴”的有谭政、冯文彬、张爱萍、甘渭汉等人。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蜜月刚过,罗荣桓就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政训处主任(“政训处主任”是国民党给的编制称呼),后改回政治部主任,随后便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战争年月,林月琴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孩子出生后即寄养在老乡家里,当时生活条件太差,大儿子罗北屯、女儿罗林都是不足两岁便夭折了。

罗东进笑着说,我命大,总算活下来了,成为罗家唯一的一个男丁。“我1939年2月出生在山西长治附近、太行山区。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是三个师。一二○师师长是刘伯承,一二九师师长是贺龙,一一五师师长就是林彪,副师长是聂荣臻,我父亲是政训处主任。毛主席那个时候就看到山东这个地方可以联结华北、华东,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1938年决定一一五师进入山东。”

1939年2月,担任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准备带领大部队进入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就在此时,妻子林月琴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呱呱坠地的儿子使林月琴很是为难。

罗东进说:“那是动荡的战争年代,我母亲怀孕后曾经想把我打掉。她跑步、骑马,甚至故意从马上摔下来,可是我命大摔不掉,顽强地出生了。”

望着逶迤东进的队伍,刚刚做了父亲的罗荣桓豪情顿生,他给这个儿子起了一个很有战斗意味的名字:罗东进。

罗荣桓率部队进入山东后,形势严峻,部队未稳,无奈中只好把刚刚出生的罗东进寄养在老乡家里。

两年后,杨勇将军把罗东进从鲁西南带到了沂蒙山区,罗东进这才见到了爸爸罗荣桓和妈妈林月琴。

快三岁的罗东进面黄肌瘦,长得头大肚大,胳膊腿纤细,没有头发,不会走路——典型的营养不良。

罗东进说:“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我不敢叫他们,不认识呀。长大后我妈给我说:‘抱你,你老跑,躲到挑夫后面,抱着人家的腿不撒手。你爸爸要抱你,你还是哭,害怕。”

见到儿子的林月琴赶紧找出白面,给儿子摊张煎饼,犒劳犒劳。然而,让她心酸的是,罗东进竟然不敢吃,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白面,更没有见过白面做的煎饼。

在艰苦岁月里出生的罗东进,长大后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我妈妈记不得我是哪天出生的。新中国成立后人家都过生日,我就问我妈,我什么时候过生日呀?我妈说,你是腊月生的。我又问,那是几月几号呀?她说记不得了……”

林月琴记不得罗东进的准确生日,可生日总得过呀!于是,她就把罗东进的生日安排在和他的小妹妹罗宁同一天过。“我妈说你跟腊腊(罗宁)一天过生日得了,就是1月21日,因为我妹妹也是腊月生的。”

我好奇地问:“什么时候你才知道自己的生日?”

“一直到1989年,有一次,梁必业叔叔(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东进,我找到你的生日了!我整理过去的日记时,日记上写着呢,你是2月14日出生的。”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当个老师

在十大元帅中,只有罗荣桓是学生出身,二十五岁之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岛、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求学路上,希望通过学习实现自己当工程师的理想。

罗东进说:“父亲从上海到广东,准备报考中山大学,当时正赶上黄埔军校招生,我父亲因为高度近视,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当兵,也没意识到要拿起枪杆子来,他说那时候哪有那个觉悟。他就把他弟弟,就是我六叔,从老家叫来,送进了黄埔军校。”

然而,现实的黑暗,最终使罗荣桓放弃了当工程师的理想,投笔从戎。

1927年4月,正在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的罗荣桓参加了共产党,8月,党派他组织鄂南通城秋收暴动,并出任通城和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9月,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的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一级,从而实现了他“党指挥枪”的建军思想,并最终把这支农民队伍打造成了一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民军队。

罗荣桓在“三湾改编”后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成了红军中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之一。此后,他南征北战,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

二十八年后,罗荣桓凭着赫赫战功,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成为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中唯一的元帅。

想靠实业救国的罗荣桓最终还是靠枪杆子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但少时的理想并没有因为当了元帅而湮灭,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们身上。

罗东进笑言:“我听他说过几次,他说‘让我去教书最好,为什么做这样大的官呀,我的身体又不好,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个老师。”

1959年,罗东进报考了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学习导弹工程专业。对儿子的选择,罗荣桓非常高兴。

临走前,罗荣桓嘱咐儿子说:“你要走了,爸爸妈妈很为你高兴,希望你在学校接受正规的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在政治上更快地进步,将来为我们的国防建设做一点贡献,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而绝不是要你当什么官,出来摆威风。”

他鼓励罗东进说:“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你们要长志气,为国家搞出点成就来。”

他还专门给罗东进写了一段话,以示鼓励:

学习专业与学习政治相结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会误入迷途的。

紧密地联系同学,互相协作,达到一齐提高。警戒孤僻自大,也不要自卑无信心。

遵守军事纪律,养成大无畏精神。

罗东进说:“他在自己那个屋子里写了很久,写一个不成揉一揉扔了。他说:‘你要到哈军工去了,我要好好给你题个字。我一直把这幅字留在身边,这是他对我的要求,也是对我的期望。”

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罗东进被分配去做技术工作,成为我军最早从事自动化指挥系统研究的专家。

1983年,上级任命罗东进为二炮技术装备部(“技装部”)政治部主任——这一年,罗东进四十四岁,比他父亲出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时大了九岁。

罗东进说:“组织上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吧。做政治工作以后,我在‘技装部工作过,又到黄山五十二基地当了几年副政委,之后我又回到后勤部当政委,再到二炮当副政委。”

当政委的罗东进子承父业,在部队政工干部的岗位上干了近二十年,一路走来,他感触颇深:

“我觉得父辈对我的教育,像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团结更多的同志,如何尊重别人……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在工作中我碰到过一些同志,是比较难相处的,这时我就想到我父亲和林彪的四次合作,心里就释然了。我觉得我对得起父亲的教导。”

父亲说:你们绝不能做八旗子弟

1952年3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朱德、林彪呈送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

八天后的3月26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同意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毛泽东还专门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题写了训词,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为学校题写的。

开学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在会议上大声疾呼:我们的子女要带头考军工,以带动社会上的学生报考军工。

于是,一大批高干子女云集“哈军工”,其中包括: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羽、彭德怀元帅的养女即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林彪元帅的女儿林晓霖、陈毅元帅的儿子陈丹淮、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叶剑英元帅的儿子叶选宁、最高法院院长张鼎臣的女儿张延忠、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等。

据统计,当时在校的军队将军、地方省委书记、中央各部委副部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子女和亲属就有二百三十二人,社会上称“哈军工”是“将门相国之后”的专门学院。

这么多高干子弟集于一校,教育问题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热点。在当时的条件下,通信成了家长和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

1961年4月14日,罗荣桓在给罗东进的信中叮嘱说:

“干部子弟中有人有优越感,不艰苦朴素,应该劝导,要保持革命的光荣传统……同志们有错误,不仅要批评,还着重在帮助改正。对基层组织干部,老干部,更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纸家书,见证一位元帅父亲的良苦用心。

1962年3月12日,病休中的罗荣桓再次写信给罗东进,对儿子的学习和作风提出要求:

“上学期系科给你的评语甚好,绝不能满足,丧失自知之明。你上学期电工课考试不及格,亦不是偶然的。是否分散了精力,学习受影响?或是有空头政治的倾向?你要再三记住,力加避免。你学不成专业,你就没有实现党和国家的期望,有负于党和国家的期望。你要加倍努力、集中精力学习,不要纠缠于一些生活小节,耗费自己的时光。”

罗东进在“哈军工”的表现,没有让父亲失望。

我在“哈军工”校方写给毛主席有关高干子弟在校表现情况的报告(复印件)上,看到了罗东进的名字,评价是:“在群众中有良好影响,品学兼优。”

罗东进说:“爸爸经常对我讲,你们绝不能做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提笼架鸟,专横跋扈。”

毛泽东说我父亲:“罗荣桓是个老实人”

我想起了一件事,笑着问:“毛主席说您父亲是个老实人,这个评价您知道吗?”

罗东进说:“这个事我知道。”

于是,他给我讲起了“罗荣桓是个老实人”的来历。让我吃惊的是,在讲这件事的时候,牵扯到他父母的婚姻,罗东进却不掩饰,不回避。

原来,罗荣桓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包办婚姻,给他娶了家乡的一个姑娘严月娥为妻,还生了女儿罗玉英。参加革命后,罗荣桓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参加了革命,生死未卜,所以他要求严月娥改嫁,不要等他。

同样,林月琴在长征中也曾和红四方面军后勤部的一个同志结了婚,到陕北后,那个同志就参加西路军西征去了,后来西路军全军覆没,林月琴以为她丈夫也牺牲了。

罗东进说:“这样,在别人的介绍下,他们两个就在延安结了婚。谁知,他俩结婚以后,西路军那个同志又回来了。这时候,四方面军的一些人就开始闹了,说红一方面军的抢了四方面军的老婆。”

意想不到的是,毛泽东出面做林月琴的工作了。

“毛主席把我妈妈找去了,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讲究民主的,你和罗荣桓已经结婚了,但是你这个爱人又回来了,你愿意跟谁你自己定。然后主席就问我母亲,你了解罗荣桓吗?我妈妈说‘结婚时间不久,不是太清楚,但我觉得罗荣桓是个老实人……毛主席点头说:‘对,罗荣桓是个老实人!”

罗东进讲的这一番话,和一些书中记载的“罗荣桓是个老实人”这句话的来历出入甚大,但是,没有为长者讳的罗东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老实人”的含义,它远比那些豪言壮语和刻意编织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老实人做老实事,寡言少语的罗荣桓不喜欢夸夸其谈,但在原则立场上却固执异常,绝不让步,表现出湖南人特有的耿直秉性,这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彪当上党的副主席之后,位高权重,他所倡导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方法,风行一时。但罗荣桓却认为只念语录,“带着问题学思想”“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是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了。

于是,1961年4月30日,在一次军委讨论某一条令的会议上,罗荣桓当面向林彪指出“带着问题学毛选”的提法不妥。一时举座皆惊——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对“学毛选”提出异议,是空前之举,当着副主席林彪的面直言不讳,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下,平常不言不语的罗荣桓可谓一鸣惊人。

事后,有人劝罗荣桓不宜太刚直,他正色作答:“原则上的事,砍脑壳也要坚持。”

其实,罗荣桓这番话并非现场放炮,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在此之前,他给在“哈军工”上学的罗东进的信中,阐述过自己的观点: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充实。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绝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能药方。

罗东进说,这是一封让他终身受益的信,现在他还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

罗北捷:我的“共产主义论”让父亲开怀大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三○四医院),位于北京市西三环旁的航天桥附近,院名是徐向前元帅的手笔,老远就能望见,这使得这家医院的身份颇不寻常。我一直以为能让徐帅题写院名,肯定是罗荣桓的女儿罗北捷争取的。

“不是,不是!徐帅的女儿徐小涛原来也在我们医院,这个题字可能是徐小涛做的工作。” 罗北捷笑吟吟地解释说。

事实上,要来题字的既不是罗北捷,也不是徐小涛,而是当时的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上将。

罗北捷看上去比她哥哥罗东进还要高些,长得很像她父亲罗荣桓,圆面大眼。

此前,不论是国内外的媒体还是网上广为流传的高干子弟名单,都没有罗北捷的消息和记载,这使得罗北捷一直远离社会的干扰,保持着一个军人、一个医生和一个贤妻良母的沉稳和大方。

1972年,罗北捷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三○四医院,她在三○四医院曾担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直至退休。

罗北捷说,父亲1963年去世的时候,她才十四岁,所以她说的都是青少年时候对父亲的记忆,是一些生活琐事。

“我爸爸这个人我觉得跟所有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关心子女呀,爱护家庭呀,没有什么很特别的。”

1954年后,罗家住在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与贺龙、张鼎丞等人家成了前后院的邻居。

当和平的阳光照在这些刚刚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共和国元帅身上,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报为自己做出巨大牺牲的亲人,而他们选择回报的最好方式就是养育他们的后代,给予他们战争年代没有给予的关爱。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中南海和京城的各个干部家庭——刚刚进城安顿下来的党政军大员们,几乎每个家庭都突然冒出许多孩子,这些穿着各色服装,操着各种方言的小家伙们,乱跑乱跳的,热闹非常,有时连工作人员都分不清谁是谁。

然而,说起这些孩子的来历则都不寻常,他们中有曾寄养在外的自己的骨肉,有从家乡亲戚处接来的侄子外甥,有的孩子则是牺牲了的战友的子女。

罗荣桓家和其他人家一样,也陆陆续续收养了许多孩子,像原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烈士的两个女儿朱淮北、朱东北,刘伯承元帅家的刘太行、刘解先,林彪的女儿林晓霖,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陈沂的女儿陈小聪等人都曾在罗家生活过一段时间。

罗北捷说:“他们都在我们家住过,刘太行在很多家里都住过,因为他父亲有的时候在前线,后来在南京,所以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小家的概念……”

少年时,家里给罗北捷记忆最深的,就是母亲忙忙碌碌不停张罗的身影和家里热闹的场面。

罗北捷说:“其实我们家子女就我哥哥,我,还有我妹妹,我大姐(罗玉英)很早就结婚了,所以她出去单过了。但是我有一些堂哥堂姐,还有一些烈士子女,星期天节假日都回来,我们家就很热闹,开饭两大桌二十多个人,还得轮流吃,一次坐不下那么多人。”

外表严肃的罗荣桓很爱和孩子们在一起说话,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一到周末,如果他不生病,他便很有兴致地来到孩子们中间,跟他们逗乐。

有一次在饭桌上,罗荣桓笑着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都说共产主义,那共产主义啥样呀,谁给我说说行吗?”

罗北捷抢着说:“我说,我说!”她仰脸望着父亲说:“共产主义其实很简单,是按需分配,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罗荣桓问:“那钱呢?”

罗北捷说:“没有钱呀,还要什么钱呀,到共产主义就没有钱了,钱就取消了。”

罗荣桓逗她:“是吗?钱就取消了呀?那就不用钱了?”

罗北捷很坚决地说:“用什么钱呀,到共产主义就凭饭票吃饭了,饿了就去吃,累了躺下就睡,你就干你自己的活就行了,不用想着什么挣钱呀,做饭呀,打扫屋子呀,都不用想,你有什么需要,社会就分配给你什么,按需分配嘛,到共产主义全现成了!”

罗北捷的童稚之语,让罗荣桓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罗北捷说:“父亲为这事嘲笑了我很长时间,逮着谁就跟谁说,你看我女儿想的共产主义呀,就是个懒人社会,什么都不用干了,躺着就行了。一些叔叔阿姨来我们家的时候,父亲也会把这个笑话讲给人家,他说我这女儿太单纯了,你看她想的共产主义是这个样子的。”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长

罗东进在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时,经常谈到少年时的几件小事。

有一次,部队打了胜仗,罗东进捡了个日本兵的破防毒面具戴在头上,跑到街上又蹦又喊,把老乡的孩子吓哭了。罗荣桓知道后,就批评说:“你寄养到老乡家的时候,路都不会走,是老乡用高粱面煎饼把你养大的,老乡待你像亲生儿女一样。可你刚从老乡家里回来,就忘了本!你知道什么叫群众纪律吗?”

说完,又把罗东进关进屋里反省,以使他牢牢记住这件事。

面壁思过,这是罗荣桓对孩子们的惩罚措施之一。罗东进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罗荣桓硬是让他在小黑屋里反省了一天,直到他找出原因为止。

有一年冬天,林月琴给罗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罗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要买一顶皮的。罗荣桓知道了,把罗东进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这还了得!”他告诉林月琴以后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要在思想上多关心一点。他说:“教育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办到,那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

罗玉英是罗荣桓和前妻所生的女儿,新中国成立后才被从老家接到北京。对这个大女儿,罗荣桓要求也非常严格。罗玉英刚来北京时,曾拿了一条破了的裤子上街去补,罗荣桓看到后立即批评道:“为什么不自己补啊?可千万不要忘本啊!”

1954年,罗玉英要分配工作了,罗荣桓并没有为她在城里的机关找一个工作,而是要求她到基层去锻炼。不久,组织上便分配罗玉英到郊区一个农场工作。那里条件艰苦,交通也不便,周末罗玉英要步行十多里路到公交车站,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

艰苦的环境,磨炼着罗玉英的意志,在农场,她进步很快,第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子女方面,罗荣桓的标准一直很高。

1974年,罗北捷结婚了,丈夫赖克游是沈阳部队的一名军官。蜜月才度了十六天,罗北捷便接到医院通知,要她参加总后勤部组织的赴青海医疗队,立即出发。

罗北捷想不通:“干吗非让我去?”

见女儿闹情绪,罗荣桓毫不客气地批评她说:“过去战争年代,结婚三天就上前线,你们结婚十六天了,就那么难舍难分?别那么多儿女情长,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一下,对你的一生会有好处的。”

于是,新婚的罗北捷在爸爸的鼓励下,参加了医疗队,在青藏高原工作了一年。

罗北捷说:“是爸爸的鼓励和鞭策,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罗家三兄妹中,我唯一没有采访到的是生于新中国的小女儿罗宁,她现在是北京凯星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我每次打电话,她总是在各地忙碌着。她在电话里一再讲,父亲去世时她还很小,少不更事,所知不多。不过,我从她爽利的言语中,或多或少能感知到她好强的个性。

将星陨落,父爱永存

“父亲去世得太早了。当时我妈妈和我们几个孩子都很吃惊,不能相信。”

谈到父亲的早逝,罗东进按捺不住悲痛之情。他说:“我父亲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个向心力很强的人,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他走得早,但他把爱永远留给了我们。”

1963年12月16日,六十一岁的罗荣桓在北京医院走完了他不凡的一生,成为十大元帅中第一颗陨落的将星。

在弥留之际,罗荣桓拉着夫人林月琴的手留下自己的遗言。他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他对儿女们说:“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罗荣桓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在中南海开会,七十岁的毛泽东第一个站起来,向早逝的战友默哀后,说: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一生始终如一。他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专门到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

早逝的罗荣桓让毛泽东久久沉浸在哀痛之中,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首悼亡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责任编辑/吕静)

猜你喜欢

罗荣桓老实人
我为老实而愧恨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干事业不能靠“敲锣打鼓”的人
不让老实人吃亏
善待老实人
老实人的奇遇
广东南雄出台《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
罗荣桓与萧华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
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北进指示的罗荣桓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