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让孩子爱上写作
2013-04-29张炜
张炜
小学语文(苏教版)课本上为孩子们精选了一首首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的儿童诗。这些诗或运用夸张的手法,或描写一个学生常见的情景、事件,或运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或创设童稚而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而写作,居然是如此简单和快乐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说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已经时刻在进行;读是在孩子接受教育开始进行,起步已晚;而写则是在老师有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后才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的原因。我在作文教学中,以儿童诗作为切入点,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有效的尝试。
一、设计情境,体会童趣,感受作文的乐
小学生由于经历的事情少,见过的事物少,所以能够给予表达情感的东西就少。这就必然要求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能充分设计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感受作文的乐。如在教学《小脚丫》这首诗时,我把它安排在一次郊游中。学生们玩得兴致勃勃。我问他们:“大家玩得怎么样?”“高兴!”“开心!”学生们纷纷回答。“那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我在树底下捉了虫子。”“我到农田里转了转。”……“哦!去了这么多地方,我们应该感谢谁啊?”孩子们面面相觑。“感谢我们的小脚丫啊!”他们恍然大悟。“小脚丫,四个叉。能量田埂有多长,能量大田有多大。打猪草,捡麦穗。一个脚印一朵花,我们都爱小脚丫。”学生们纷纷跟着我背起来。“你们谁能学着这首诗给我们也作一首诗,或者说一段话。明天我们一起交流。”学生们玩得有目的了,都格外的留心观察,回去后居然也交给我一份份像样的涂鸦。有小诗,如“今天/我们到郊外玩/那儿的天空真蓝/小鸟叫的特别欢/真想天天都去转。”所有作文,都写了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提供平台,丰富词汇,感受作文的易
当学生们有了写作的愿望和需求时,他们普遍感受到的是词汇的缺乏,这也是学生感到作文难的根本原因。这时就需要教师们提供平台,精选好书,加大他们的阅读量,有句俗语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同时,大量的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悟其神”的境界。等到学生自己动笔时,就能用比较贴切的语言加以表达。
三、丰富表象,大胆联想,感受作文的奇
想象是诗歌的基本特征。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作文的题旨。如小诗《伞花》:“一把把伞,一朵朵花”,诗人展开想象,把伞比作花;“花儿不怕风吹,花儿不怕雨打。花儿涌入校园,校园开满鲜花。”诗人同时展开联想,把孩子们也比喻成花。学生们从中知道,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想象或联想,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修饰或描写;而一种事物,也可以通过想象,变成另外的事物。而作文就是把这些神奇的想象记录下来。
四、实话实说,大胆动笔,感受作文的真
批改儿童习作,感受最深的是很难读到儿童拙朴清新的语言,更多的是对非己的“言语图式”的机械照搬,或是对文本的“好词佳句”的生搬硬套。冰心奶奶的诗则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感觉,如《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真实的描写了在夏日的雨后,一群孩子在水里玩得快乐场景。学生们的心里激起了共鸣,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不由自主的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起来。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记录下自己经历的事、真实的事。
五、多角度改写,感受作文的趣
儿童诗所饱含的丰富的儿童情感,奇妙的构思及贴近儿童感受的优美的意境,无不吸引着学生参与到诗歌的体验、补充、改写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冲动,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读写结合的练习。应寻找特别的写作角度,变化写作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获得理想的写作成果,锻炼和提高写作水平,并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