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总关情
2013-04-29赵春亚
赵春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朗读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要真正实现朗读教学的核心——“有感情地朗读”却并非易事!面对幼稚的学生,实现感情朗读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可如何建构起这座心灵之桥呢?除了常规的“范读引路”、“分角色朗读”等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引领也是有效的呢?教学中,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呢?下面我将结合教材举例。
一、借助音画诱情读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音乐、画面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充分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文字的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朗读教学异彩纷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有的借助适当的音乐伴奏配乐朗读,让动情的音乐催生学生心中的情感;有的借助精美的画面诱情指导,用绚丽的画面唤醒学生的情思;有的音画并用,让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感情朗读,效果喜人。
如花老师在执教《水乡歌》一文时,她制作的课件中穿插了许多表现水乡迷人风光的图片,她边展示给学生看,边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看到这样多这样美的水,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水中还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在图片的欣赏、老师美文的引述下,入情入境地读好了这句话。
在朗读教学训练中,还可以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乐朗读,促使学生读好课文。如张老师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弥补学生对草原的感性认识不足,她在课堂中播放了悠扬欢快的马头琴曲,让学生领略到了大草原的美丽,从而在朗读中体验出情感之美。
二、引述想象唤情读
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朗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但把课文读美、读活、读出感情并非易事,这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朗读中的引导作用。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得充分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情味时,老师要点拨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沉醉的智慧,点燃学生喷涌的激情。”
如李老师在执教《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为了积极创设情境,他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盛况等画面,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会与山河日月同在,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教师深情的引述,以期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也不失为一种既便于操作又极易产生效果的方式。李老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通过自己一连串的引述,把学生引入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痛悼中,如:“浪花啊!你带着邓爷爷的骨灰奔向各方,邓爷爷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你还牵挂着祖国人民。邓爷爷生前没有见到香港、澳门回归,现在要去看看祖国怀抱中的香港、澳门。”在这里,李老师正是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引述,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积极营造意象,把学生带到洒下邓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上,学生的眼前也就一次次出现邓爷爷不辞劳苦一心为民的伟大形象,而这一形象随着李老师引述的递进愈发高大鲜明,学生内心的无限崇敬爱戴之情呼之欲出。这样的感情朗读不但情真、情深,而且情美至极。
三、引入比赛情趣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能在竞赛中获胜。根据这一特点,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就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引入比赛,极大地提高了感情朗读的效果。
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祖父的园子》时,向学生发起了朗读挑战。当一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摸摸他的头说:“你读得很流畅,音色也很好听,这是你的两大优点。但是读书,要读谁像谁。下面听于老师来读。”说完,于老师读了一段“我”和祖父的对话,他一人分饰两角,“我”的天真、调皮;祖父的宽容、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读完后,让学生自由练读,为第二次挑战做准备。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与读书的积极性,他们个个情绪高涨,练习十分投入。接着于老师故意隐退,让学生一个个走上前,学生练习过后,争先恐后地和老师比读书。此时,学生已不再是枯燥无味地读,平淡无奇地读,而是津津有味地读,不但实现了感情朗读,而且实现了趣读。教学之趣、师生之情、人文之乐,尽在赛读中展现!
当然,赛读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境而设,或师生赛读,或生生赛读,或分组赛读,亦或边评点边读等等,适时有效地用好这一读法,对于实现感情朗读不失为一大良策。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描述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朗读教学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上”。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感情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到位的感情朗读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使感情朗读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