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3-04-29李惠足
李惠足
学生初学写作,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感觉没啥可写,或对自己没有信心,一写作文就想套用“作文大全”之类的辅导读物中的内容,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或凭空编造假故事。这都无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学生越来越讨厌习作,害怕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作文,本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习作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像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我们教师应根据习作教学的目的要求,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人、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把学生引导到主动的创作环境中进行习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创设的情境内容,再现了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练习、认识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一、情境观察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门户,是认识的起点,也是情感的发源地。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要求和观察目的,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并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教师要恰当运用指导语,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有选择性地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妈妈的爱》一文中,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冒着骄阳背我上医院的情景,老师在一旁暗示:“看,妈妈的额头上的汗珠有什么变化?妈妈的喘气声、脚步前后有什么不同?这时候妈妈多累啊,她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了内心又有什么感受?”又如在《春天》一文中,老师暗示:“春天来了,大地有什么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通过暗示,引导,让学生在情景中,抓住细节和特点进行观察、感悟,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获得真切的感受。
二、情境口述
情境口述是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和自己真实的感受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获得写作素质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追忆情境,进一步分析、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情境。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情景后,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构建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在回忆口述情境训练中必须先提出要求:按顺序回忆,哪些是口述的重点,说清楚主要内容及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想好的基础上进行口述。口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口述,在听的过程中想一想哪些地方口述得好,哪些地方如何改正会更好。在倾听他人口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口述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口述,是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口述,口述过程中主题是否明确,是否真实流露自己的内心情感,语句是否通顺、生动,哪些地方可以再加以介绍、深化。在第一位学生口述并对其口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再引导第二位学生进行口述、评价,如此反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交流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试写
通过前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情境试写已是水到渠成。教师应准备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试写。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仍应当提出明确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文章的中心内容,真实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评价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学生完成试写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作文交流、评价,构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既使学生习作反馈信息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习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进行比较,从而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加深体验。在这一环节,可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新颖,中心是否明确,还可以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5.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6.给同学的作文加上你的评语。
通过生生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师生共评、佳作共赏等环节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