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黄秋菊
黄秋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语文科是最具有创新源泉,最需扩散思维的一门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吃透教材,讲究方法,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放飞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像是创新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飞翔。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有不少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又处于潜在状态,这时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引导,要巧妙地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老树的故事》时,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鸟儿围着老树提问的情景,并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学生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学生的想象性提问有:“老树,老树,你有多少好朋友啊?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老树,老树,你的笑容可真灿烂,你过得好幸福吧?”……表演中,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充分尊重,促使孩子们展开了热情奔放、毫无拘束、无限快乐的想象,从而使他们活跃了想象思维,拓展了想象空间,超越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撼,新知不断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又在自由想象中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愉悦。
二、由疑启智,点燃创新火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同学质疑。教师大胆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当多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寻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强化创新意识。例如教学《比本领》一课时,教师启发学生质疑:①梅花鹿和金丝猴为什么要比本领?②梅花鹿和金丝猴想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证明自己的本领?③梅花鹿和金丝猴想了什么办法摘果子?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行不行?正因有这些疑难问题为线索导引,学生不仅能通过朗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还开动了脑筋,展开各种各样丰富的联想,想象梅花鹿和金丝猴摘到果子送给大象伯伯后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以后它们会怎么做,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像力,创新思维的火花悄然点燃。
三、提倡“插嘴”,唤起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课堂上“插嘴”是捣乱的行为。殊不知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迸发,是智慧火花的闪现。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学生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说。”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发挥灵感的“插嘴”的机会,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插嘴”,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有了争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增强,个体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地发挥。有个性才能有创新。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可体现学生的个性,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正引导学生说说“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突然有学生“插嘴”:“老师,月亮有时也是圆的,为什么课文里只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呢?”我不由得暂停了讲课,说:“对,你真棒!平时很注意观察。什么时候月亮最圆?”“十五的月亮最圆”。大部分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那大家动脑筋想想,圆圆的月亮像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像大圆饼,像飞盘……”由于学生的精彩“插嘴”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互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发展。
四、拓展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内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在课外去接触生活,参加计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办手抄报;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写生活实践日记;表演课本剧,朗诵诗歌等等。在这些充满情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所提供的广阔天地。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多探索,多实践,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因素,努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