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013-04-29刘美珍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现状

刘美珍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解析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的数据,综合分析商务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网站公布的信息,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投资规模、投资区域分布、投资行业、投资境内主体、投资方式这五方面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低,发展快,已经处于邓宁投资发展周期论中的第三阶段;投资国家聚集度高;投资行业进一步多样化,但商贸服务业投资是主要部分;投资主体仍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并购行业集中,但是新建还是投资最重要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一、引言

从2001年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大进大出的繁荣景象。一方面,中国对外投资的量快速扩张,2012年中国企业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商投资,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然而,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增速、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等方面的原因,为今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国的国际投资与人均GN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邓宁根据人均GNP的大小划分了四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另外,赵晓晨(2000)指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性企业和生产性企业相结合,多种投资方式、多个投资领域、多个目标市场、多元投资主体的综合型发展模式。冯鹏程,仲鑫(2009)总结出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规模较小、近年增速较快、产业结构低层化和区位选择结构过分集中等特点。朱华(2012)运用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是租赁和商业服务,投资目的是为了投资控股,而且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本文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新的分析方法,阐述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的新特征。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投资总量分析:起步低,发展快,处于投资发展周期论中的第三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由快速发展转型到平稳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的ODI和中国引进的外资相比差距甚大。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万亿美元,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的4.4%,占当年存量的2%。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主要国家排行中位居第六,与美国、日本、法国的差距还是很大。

图3.1.1:中国历年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

更重要的是,结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分析可以得知:从2004年以后,ODI与FDI的差距总体在缩小,而且ODI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FDI的增长速度(2004-2011年,ODI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是45.16%,FDI对应的速度是9.71%),符合进入第三阶段的条件。然而,2004年中国人均GNP是1488.88美元,小于邓宁要求的2000美元。由此可知,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忽视了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忽视了不同国家市场结构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提前进入了第三阶段,2011年,中国人均GNP是4610美元,因此虽然国际经济变幻莫测,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积极态度。

(二)投资区域分析:国家聚集度高,对香港的投资将近六成

中国海外投资地域分布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对于香港投资占大部分比重。2010年对于香港的直接投资占55.96%,澳大利亚占8.89%,英属维尔京群岛占5.08%,卢森堡占4.66%,开曼群岛占2.47%。出现这么高的国家聚集度的原因有三方面:(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的ODI在刘易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的指导下,更青睐于向香港等离中国近的区域投资。(2)通过“返程投资”的方式同时以“外资”的特殊身份同时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避税区优惠的税收政策。(3)随着国家竞争的白日化加上来自发达国家日益深化的保护主义,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低端技术著称的中国产业和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境内的风险愈大,成本愈高。

(三)投资行业分析:产业分布广泛,投资重点由制造业转为服务业

从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比由2008年42.70%锐减到2010年的6.77%, 2010年主导产业的流量总额及其占比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2.8亿美元,44%)、金融业(86.3亿美元,12.54%)、批发和零售业(67.3亿美元,9.78%)、采矿业(57.1亿美元,8.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6亿美元,8.22%),这五个行业占到总投资的80.84%。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控股权,对于并不从事具体的对外经营业务活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的投资,说明我国企业很大程度是为了避税、“中转”等策略型投资。

(四)投资主体分析:地区发展不平衡,海外投资以国企为主导

一方面,国企的海外投资能力远远高于民企。在我国进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境内投资者中,就投资存量分布而言,中央企业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81.3%下降为2010年的77%,2008年中央企业的投资主体是5.6%,这种差距很大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在财税政策性支持、国别产业导向政策、保险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得的帮助多于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海外投资比例很不平衡。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按省市区排序情况表显示:浙江、山东、广东和上海是主要海外投资省份(城市),这四个地方共投资960,816万美元,占总投资的47.32%;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大大制约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

(五)海外投资方式分析:跨国并购领域集中,目前投资方式仍以新建为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领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从2010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额和所占比重呈现低速下滑态势。2010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领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2011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36.4%,并购领域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 。

另外,从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中我国ODI流量构成比例:新增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达到了81.40%,而当期利润再投资2012年的比重下降到18.6%,可以看出我国的海外投资并不是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更加强调对股权的控制。新增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占了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和获得受资企业特殊资产的速度远远快于当期利润再投资,该比重的不断增加,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渐与世界接轨。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大,但是与引进的外资数额相比差距甚大,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海外投资的流向集中在香港等离中国较近的国家或避税区;投资的行业广泛,但是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地域差异很大,国企的海外投资能力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比较集中,但是新建仍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冯鹏程,仲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趋势展望[J].理论研究,2009年第10期

[2]朱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和新特点[J].跨国经营,2012

[3]赵晓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0;第6期

[4]章昌裕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2;第3期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现状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