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2013-04-29黄秀菊
黄秀菊
摘 要:《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课程着重介绍了生产管理理论在服装生产中的运用及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展示了企业生产管理中最新理论与使用的工具、方法和程序。这门课程培养了既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更善于在现场组织指挥的高级服装专业人才。因此,教师要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服装工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各项管理知识。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方法;教学改革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当然也是一门对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介绍了服装生产制作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样板制作、裁剪、缝制、后整理等几大工序。但是,当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先的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这就使目前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服装工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各项管理知识。
一、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产业适应能力。通过对毕业生、在校学生及部分服装企业对《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回访情况及调查分析发现,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实践环节缺乏
现如今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内教授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为主,有些学校会带领学生进行几次课外工厂参观,但大部分依然是理论课时。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见识了真正的服装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但是在短短几次的工厂参观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依然无法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协调贯通地运用到操作中,这些实际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2. 理论知识不牢固
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每个章节中都有很多重点与难点,包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非常多。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毕业后很多知识点也已经遗忘,工作时觉得课堂知识无用,以至于在企业里短期内难以适应、承担与服装生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3. 不和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涉及很多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如在服装的设计内容上可以与《服装材料》《服装设计》等课程结合;在服装的样板制作内容上可以与《服装CAD》《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结合;在服装的缝制内容上可以与《服装生产设备》《服装跟单》等课程结合……但目前来看,本课程只是作为单独的一门专业课程来教学,不仅忽视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而且学生在很多方面还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不能让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地学习和理解服装生产的流程。
二、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对《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可见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改善目前课程实践的教学效果,应该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便于在实践环节系统地整合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将学校理论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真正实现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课外工厂参观是实践环节的一部分,但其所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相对比较大,且很多学生在参观过程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部分学校在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中引进了“虚拟工厂”教学实践理念,就是在校内给学生一个与企业相似的环境,配备服装生产设备,可以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便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开展真实活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虚拟工厂”教学实践理念主要满足了学生希望在学校实践环节过程中显示自身能力的愿望。很多学生希望能经常去企业实习,但大部分企业担心学生在生产一线实习会影响到工人的日常工作及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对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产生了限制,这与学生的期望和学校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完全得不到学校的预期效果。同时,部分实习的学生对自己的职责和分工根本不了解。而“虚拟工厂”实践理念构架,将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建,厂里的每位同学可以既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其他部门的员工和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要求每个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实践期间也比较注重角色转换,让每位同学都可以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能和重要性,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和管理的意义,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每班的学生可以16人为一组进行工厂组建。在企业注册完成后形成虚拟工厂,分别设立厂部、财务部、计划部、供销部、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生产车间,再根据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各个部门下设立不同的子部门等,其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结构与人员安排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学生也会遇到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旁全程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对课程的内容、过程的实施、课时的安排、学生的布置等進行详细的计划。在这样一个将服装专业理论融入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问题,教师必须随时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既让学生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解决,又能配备多种正确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并学到服装生产管理的经验,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相关课程知识融合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实践环节,同时也要注意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整合到教学中,便于学生在每个生产环节的参与过程中,将之前学习的有关知识运用到其中。
在整个流程中,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跟单》《服装企业管理》《服装CAD》等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不仅可帮助学生深化记忆,而且丰富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让学生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切身体会到各环节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在服装生产各个流程中,如何将以往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主要内容如下:
1. 服装订单开发
服装生产的前提是订单的开发,此部分可与《服装理单跟单》的理论内容结合,由教师指导与学生一起完成订单的计划、制作和开发。为使学生顺利完成订单,并考虑到服装生产管理课时的安排,可以150件某工厂的厂服为例,其缝制工艺难度较小,交货期宽裕,数量适中。
2. 服装设计及样板制作
结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几门课程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们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制作服装的效果图,并通过对企业员工人体数据的测量确定服装尺寸、制作样板。样板制作完成后。还必须进行样衣的试制,经过修改得到标准样衣作为缝制过程的参考。
3. 服装生产过程
服装生产过程主要包含排料、裁剪、缝制等主要环节,在其中会出现服装工业用的很多设备。因此,可以结合《服装设备》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各环节中操作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尤其是一些特种机在流水线生产中的使用,如钉扣机、锁眼机、绣花机、双针车、套接机等。不仅如此,在设备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故障,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学会解决问题,能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在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后,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4.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属于服装生产的后整理部分,这在《成衣质量检验》课程中讲述得更为详细,因此可将其作为服装生产管理的同期课程,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初期、中期、尾期三个阶段的检查,并完成《质量检查报表》。
5. 交货
质量检查没有问题后,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交货,完成结算,这是服装理单跟单的最后环节。学生在整个订单开始到成功结算的实践过程中,必会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融会贯通。
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着重介绍了生产管理理论在服装生产中的运用及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展示了企业生产管理中最新理论与使用的工具、方法和程序。这门课程培养了既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善于在现场组织指挥的高级服装专业人才。
总之,本文探索了服装生产管理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提出了两点,即增加“虚拟工厂”实践环节及融合相关课程知识,以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改善目前此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建英,季晓芬,张颖,蔡丽玲.基于“影子工厂”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教学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3).
[2]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
[3]罗晓菊,陈泓.《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轻工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