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激活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

2013-04-29林连珍

成才之路 2013年9期
关键词:激活哲学人生

林连珍

摘 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能型的人才。基于此,中职德育课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中职德育课的生活气息,让德育课走进生活,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理想,激励学生的人生,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生活;激活;哲学;人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培养技术或管理干部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或技能型的人才,这一转变决定了中职教育者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这一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中职德育课显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可是,反观我们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是在初中毕业就被分流出来的群体,他们这一特殊群体在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功体验和成就感了,自卑心理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往往连一节课的学习都坚持不下来;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尽管已经读了十来年的书了,但还没有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们要将他们涅槃成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应该如何教育才能让这些孩子走上成人、成才之路?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这些孩子的身上实现呢?

在一线教学中摸索多年后,我总结出一个结论:中职德育课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中职德育课的生活气息,让德育课走进生活,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理想,激励学生的人生。下面,笔者就以《哲学与人生》为例,谈谈如何把生活情境引入德育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

一、激情引趣,注重生活情境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人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能更多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责任感和进取心,会使人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它,甚至还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针对这种事物创设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充满激情,特别热烈。相反,倘若学生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那必定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对话、沟通融合,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和转变、个性得到张扬、认知得到发展,从而实现目标的达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在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一位老农卖瓜,标价一个2角、买三个5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2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5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1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4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6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2分。”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很有兴趣,笔者趁机抛出问题:“如果你是老农,你会怎么做?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当大家还沉浸在讨论的余味中时,笔者又趁热打铁继续进攻了:“这个故事很有哲理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让同学们来帮我想想。”大家一听老师有困惑,都竖起了耳朵:“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2角钱,总共6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2分,实际上只花了1角8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5角4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4分,二者之和为5角8分。这和原来的6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2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大家听完题目后都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却始终弄不清楚2分钱到底在谁的手里。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了,2分钱并不存在,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6角钱,可是,他的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2分钱,顾客共花了5角4分。这些钱中的5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4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4分钱是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5角4分之中的。”听这位同学这么一说,大家才恍然大悟。笔者赞许地点点头说:“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同学是个会思考、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怎样才能培养会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打开了同学们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思考人生价值,在思考中启发思维!

二、热点追踪,注重生活情境的时政性

社会时政是对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中职德育课教学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步骤,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内容有其现实意义。社会时政具有及时性、新颖性、感染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时政情境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了解社会新情况,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效果;同时又可以保证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能跟上社会形势发展。

如上学期末复习正赶上“神九”飞天,这么好的时政教育机会怎能错失?于是笔者把“神九”作为专题背景材料,把课本相关知识整理出来,设计了一个《“神九”飞天》的专题复习材料(材料略)。

通过这个时政专题复习,学生从视频和相关背景材料中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对学生的一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与此同时,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对本册课本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熟悉,起到了温故知新的良好效果。

作为跨世纪的人才,可以通过社会时政内容了解大量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教、体育等多方面的信息,又能借助媒体的高效传播,其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创设相关的时政生活情境,可以拓展体验空间,洋溢开放与民主气氛,引领学生吸取生活的真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放飞思想,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中职德育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注重生活情境的有效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被普遍使用,但是否所有的教学情境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而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当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生活性——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

(2)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

(4)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了有效的生活情境,才能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情境世界,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在讲到《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时,笔者以“断臂王子——刘伟”为例设置了一个情境:

* 播放视频:《隐形的翅膀——刘伟》

* 小组探究:你认为刘伟的人生是幸运还是不幸?为什么?

你的人生中有没有你认为不幸的事情?能否作简要交流?

当不幸来临,你会如何面对?

刘伟的人生对你对待挫折和逆境有什么启示?

* 学生交流、分享观点

* 教师总结

刘伟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的事迹一播出,就激发了观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与刘伟年龄相仿的中职学生,更感兴趣。在中职德育课堂上以刘伟的事例为情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在小组探究中让学生获取深刻的印象和感悟,这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感受和落实的效果非常明显。

四、启智导思,注重生活情境的思想性

哲学在希腊文里是爱智慧的意思。有学者言:“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要将学生的人生注入智慧的源泉,唯有把哲学与生活相融合,让生活走进哲学课堂,才能让学生的生活因自己的哲学思想而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创设生活情境,才能吸引学生;而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只有注重思想性,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启智导思。

所谓“思想性”是指以思想、觀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价值中立,承载着价值判断、伦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属性。思想性在中职德育课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在学科特性上,中职德育课的目标是直接而明确地培育某种观念、思想取向,意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达到预想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只有注重中职德育课的思想性,创设有思想价值的生活情境,并从中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启蒙学生的思想,才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度,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慧。

如笔者在讲授“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时,我把2011年小悦悦事件带进课堂:

对于小悦悦事件这一社会性强且反响较大的事件,学生的兴趣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情境的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通过四个关联性很强的问题,引发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而知识点也就在这一连串的思考中如层层剥笋般地呈现出来,既能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思考,同时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也能起到助推作用。

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好比树木之于沃土,树木深入土下,才能根深叶茂。教育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情境的欣赏、体验和探究中得到升华和转变,让他们年轻的个性得到张扬、认知得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激活哲学人生
菱的哲学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教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独一无二的你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