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4-29邱美丽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邱美丽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自主探索、思考,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动学习那些对于自己来说较为重要的、较新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能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就能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项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1.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家纽曼指出:“也许并不总是希望而且有可能将日常情景运用于所有的正式学习,但我们毕竟有可能从普通常识中使学生得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教学中若能以学生的这些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启迪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例如,在教《相似三角形》内容时,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学校平面示意图(比例尺为1:2),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图上标出A、B、C三点(A点表示教学楼,B点表示学生宿舍,C点表示食堂),提问学生: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联想:对应的角与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地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比为1:2)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已有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2.从数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探索的乐趣。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容时,教师可拿一块三角形布头,对学生说:老师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会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达到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他们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要学想学数学的求知欲也会被激发,所以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老师在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有好奇心,能启发学生提问,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

例如:在教《乘法公式》内容时,我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强烈学习的愿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1),说说右图的面积有哪些表示方法?

2.如果把图(1)看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为多少?

3.如果把它看成2个相同的长方形与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4.求图(2)阴影部分的面积?

5.由以上数学中两个求图形的面积问题,你有何启发?

6.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证明对于任意a、b,以下式子都成立:

7.观察这两个公式,探讨这两个公式的特征。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研究、发现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后,学生就能自觉地參与到数学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大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他们“会学”。

1.注重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学习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去,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经过预习,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新知,有疑问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重点提出并得到解决。

2.深入课堂練习,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把直角三角尺ABC的直角边AC放在定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在直线L上翻滚两次,使它翻滚到△A″B″C″的位置。设AB=2,∠A=30°,求顶点A运动到A″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所围成的面积。

为解决问题,可先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进行操作,感知顶点A运动到A″点的位置时,点A所经过的路线,并用尺规画出所经过的路线。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很自然地发现动点A运动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合成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动手实践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方法、探究数学规律。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可以事先做好具有动态效果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然后在课堂上通过鼠标拖动其中一个圆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再经过观察、归纳、总结得到可通过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充分地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教学思想。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突破教学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外,还需要注重学生个体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汝勤.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之我见.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2008.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