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013-04-29贺碧英
贺碧英
摘 要: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自然就会逐渐成为其自觉行为。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课外阅读 养成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叶圣陶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指导阅读方法,营造阅读氛围
近年来教育界呼吁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建议在加强师生阅读方面可以做以下尝试。
1.阅读指导,方法有效。
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任何教师不允许占用阅读指导课。指导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四是有选择地阅读好书;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2.分层阅读,亲子共读。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因此,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差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根据子女的需要,经常为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并督促子女在家多读一些课外书,少看一点电视,必要时,家长可以陪读,提倡亲子共读、家长陪读,并定期召开“亲子读书交流会”,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3.沐浴阳光,教师陪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不允许任何教师和学生占用,倡导教师陪读。在校园、班级营造一定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个角落,当经常看到老师阅读,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模仿,从而逐渐走上阅读之旅。
二、多方位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通过“图书漂流”来激趣。
为了切实打造书香校园,给学生搭建多样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校之间积极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活动中,双方学生互赠图书和自己精心设计的书签及精美的“漂流本”,架起读书交流的桥梁。他们看到每一本漂来的新书都如获至宝,同学们个个争着读、比着读,读书热情日益高涨。
2.展示“漂流笔记”来激情。
读书笔记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不要因为“写”而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漂流本”,通过写“漂流日记”的形式让学生书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当“漂流本”漂向自己的那一周,学生都很认真,也很期待,他们在“漂流笔记”中尽情书写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向伙伴推荐新书,或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或抒发自己的读书感言……从那一份份执著和认真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
3.开办“文学社团”强氛围。
成立文学社,为社员准备成长档案册,申请建立文学社博客群,制订详尽的活动方案等,每一个环节都应着眼于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灵动的文字写童话,展示自我、共品书香、书写心情、享受文学和读书的欢乐。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和采风活动,如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的采风活动,每学期出一期的文学社的期刊等。
总之,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难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自然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给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