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重视实践,提高素养
2013-04-29程余明
程余明
摘 要: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要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诵读积累的训练,同时,在适度重复与反馈中提升,并借助媒体力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语文素养 情感体验 诵读积累 重复反馈 媒体助力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在德、智、体、美等诸多素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其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形成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正是体验所带来的妙处。而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很难以机械、呆板的言传口授达成,而且靠讲解所得的收获是单一的。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态度的差异,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也是不同的。需要结合具体现实情景,通过自身积极的语文实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尊重和珍视学生个人的感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语文,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习得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二、加强诵读积累的训练
背书与朗诵,是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接受熏陶的过程。目前,出于安全,出于对江苏省五严规定的敬畏,不少学校甚至取消了早读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声音小了,沉浮于题海的时间多了。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乐观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少讲多读,多积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合作探究中,动口、动脑、动手,学习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熟读成诵,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自然上了新的台阶。阅读教学中要淡化内容的讲解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为此,要注重以下两点:
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苏教版中有不少名家名篇,练习中更有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积累与应用需要读记。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很难立竿见影。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子和段落,多读多背,而不需要透彻地理解、深入地领会。正如王崧舟在《诗意语文》中所说:语文,如果讲透彻了,也就讲死了。有的篇章学生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步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各国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三、在适度重复与反馈中提升
这里所说的重复即指教学中的练习。练习是重复已经习得的技能。温故而知新,不重复,就等于没有学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常重复可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带来学习的进步,巩固学习成果。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重复,已经巩固的学习成果就会削弱。这不仅与我们个人的经验体会相吻合,而且早在中国语文中就有所体现。如“浅尝辄止”就是说不重复就等于没有学习过;“熟能生巧”也意味着重复可巩固学习效果,带来学习进步。至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则表达了重复可巩固学习的效果的意思。而“手生了”、“反应慢了”就是说长时间内不重复,巩固的学习效果就会削弱。
练习中的反馈的重要程度要超过重复。我们几乎都很重视练习中的重复,甚至是一直坚持。比如,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精讲多练”,一个“多”字,点出了“重复”之义。也许今后我们要增添一项说法——“勤评点”,因为评点体现了“反馈”的意思。一些学习任务是可以通过讲解与示范交代清楚的,然后在反馈评价的监控下,重复不多的次数,学生就会掌握。太多的重复是不珍惜学生宝贵精力的表现。如果重复带有惩罚的成分,也许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却可能摧毁学生对于学习的好感与乐趣。所以,教师在语文练习中要把注意的焦点从强调重复转移到突出反馈上。
四、媒体助力增强课堂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其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地应用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生的语文素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堂课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讲解有时也很吃力。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较好地领悟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
此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与学生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能够使学生和多彩的世界息息相通,使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环境中习得语文,丰富情感。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动态演示过程独特、跨越时空等优势,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达成语文素养核心目标的手段、途径是积累、感悟、熏陶感染,还有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多方面结合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生活和世界的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思考。教师要努力开展有创造性的、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11.
[2]王崧舟.诗意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