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淅珉:古铜都的生态新探索

2013-04-29李佳蔚

中国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转型

李佳蔚

“要让铜陵每一寸土地都有规划。”采访最后,侯淅珉忍不住起身,指着墙上挂着的城市发展规划图,坚定地说,“中间这块约40平方公里是坚决要保护的,这是东湖湿地。”

2009年,铜陵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作为历史上“因铜而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是一道必须面对的大课题。

近年来,就像市长侯淅珉保护东湖湿地的坚定态度一样,转型中的铜陵坚定地走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有效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循环经济发展更是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铜陵模式”。

近日,《中国周刊》专访铜陵市市长侯淅珉,听其详解铜陵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这一课题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三大转型重塑铜陵城市竞争力

中国周刊:今年年初,在当选市长后,您曾表示目前铜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处在转型关口。作为市长,如何向外界解释“转型关口”这四个字?

侯淅珉:城市转型是整个城市的结构调整。其中,产业转型是基础。一定程度上,现在铜陵的产业机构调整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但更加突出,太单一化,工业所占比重过大,铜又占到工业里面的72%,可以说,铜市场情况的变动,关系到整个铜陵的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只靠存量,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增量,要靠新的重大项目来支撑,要将产业链的延伸不断高端化,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要求。

为什么说是关口?一个是铜陵现在存量面对的困难突出,第二则是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理论界的观点是这个高速度不超过20年,有高速增长才会有增量的发展,通过增量项目带动城市转型。如果将来整个中国经济像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就很难有新的重大项目,就失去了转型的机遇,铜陵不可能超越大环境。

再一个就是,你转型不成功,别人抓住机遇转型成功,别人竞争力加强,你的城市就要被边缘化,最后就会衰落。

中国周刊:所以说现在是铜陵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好时机?

侯淅珉:对,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关口,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过十年你就没有机会转型,没有机会再重塑你的竞争力。所谓“关口”,是希望铜陵干部要有危机意识,以及机遇期意识。

中国周刊:那铜陵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城市转型?

侯淅珉:铜陵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即便我们的铜产业依然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冶炼产业,可是产业结构单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会严重影响城市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铜陵的转型之路,主要是从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三个大方面入手,努力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中国周刊:产业转型排首位?

侯淅珉:是的,在三个转型中,产业转型是基础。

一个城市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就会有什么样的市民。铜陵这样一座城市,铜的开采、冶炼、加工等有3000多年的历史,按照新的考古发现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新中国的第一有色金属基地就是在铜陵。

我们现在铜的冶炼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130万吨。130万吨是什么概念呢?全国第一,全球第三,铜陵是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可我们铜的自产率不到5%,90%依靠国外进口。铜陵的城市产业结构,就是从开采转化成以冶炼为主,形成一种重化工为主的城市。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城市,这样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首先要推进产业转型,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高级化,主要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大技术改革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铜的开采和冶炼水平,都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一些主要传统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投资,连续几年实现了超过50%的增速。

再一个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出比较高、环境污染小、市场空间大。我们根据铜陵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铜陵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这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来抓,这一块发展速度也很快,连续三年都是在30%到40%的增长速度。

再一个就是围绕区位优势做文章,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铜陵是沿江城市,在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居于武汉和上海之间、南京和合肥的中间,长江万吨海轮进长江的终点站是在铜陵。铜陵要发展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的现代仓储物流产业,依托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优势,发展铜市场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等,这是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反过来进一步带动工业转型升级,这就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级化,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型目的还是为了使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

终极目标是“幸福铜陵”

中国周刊:那如何推进城市转型?困难有哪些?

侯淅珉:第二个重点是城市转型。城市转型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很多资源型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发展历史,就是先生产、后生活,因此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缺乏规划,历史欠账较多。

另外一个就是铜陵原来的空间布局,是在沿江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建一个工业区,因为方便生产资料的运输,可铜陵是要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

所以,我们的城市转型就要围绕上面两个特点,提高城市对人的服务功能,从满足人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出发,从宜居宜业出发,通过全域的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把我们12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重新规划,补历史欠账,推进住房建设、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等等。

中国周刊: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更多的强调可持续经济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那社会转型呢?

侯淅珉:社会转型主要围绕人。其实所有转型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过得好,过得幸福.

社会转型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这一方面,我们有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铜陵在全国率先实行区直管社区的改革,推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取消街道办事处,减少了管理层次,这样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在居民的家门口,所有原来在街道的力量基本上下放到社区,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现在,我们每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备的人员比原来增加了3倍,给予的经费比原来增加了10倍,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办事。通过社区改革,居民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另外,我们在社区真正按照法律规定强化居民的自治能力,原来政府干的一些事情,我们现在把钱交给社区,社区征求居民意见,由居民自己来做,在市里面尤其在社区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组织。

同时,政府本身的改革力度也是很大的,铜陵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是在安徽全省率先推进的。通过联合审批提高审批时效,原来170多天的审批项目,铜陵市25天可以批完。建立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也是中央近年来所倡导的。

中国周刊:现在,铜陵的三个转型实施成效如何?

侯淅珉:我们提前八年全面建设小康。到2012年,按照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铜陵实现了98%,所以宣布了我们做到了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再一个是幸福城市,幸福铜陵,我们在全国最早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的目标,并有了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铜陵人民的幸福指数有了很大提高。

“双循环”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实现和谐统一

中国周刊:作为中国铜都,在环境和生态方面,铜陵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侯淅珉:铜陵市有矿山160座,废弃矿山101座,矿山的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铜陵市又是个重化工城市,工业里接近98%都是重化工。重化工业大家都知道,冶炼的生产过程排的废气废水和重金属物,重金属排放铜陵占全省的40%,所以造成了铜陵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历史上铜陵也是酸雨城市,女孩子们出去都要带伞,雨水下来以后对皮肤影响很大。

中国周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不容回避,铜陵市做了哪些工作,让铜陵有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侯淅珉: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铜陵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第一个是环境整治方面严格把关,铜陵全市取消了三类工业;第二是对现有的企业加大环保工作,每年落实一批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减少排放;第三是生态的修复,废气矿山的修复采取了绿化工程,把原来的废弃矿山进行环境治理。

以上都是大的思路,不得不提我们铜陵的“双试点”,我们铜陵的循环经济发展更是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铜陵模式”。

中国的循环经济可以说是起源于铜陵市,在铜陵市做得最有特色。铜陵是中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我们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化、减量化、资源化地设立了一个工业基地的循环示范园区,在企业内部建立自己很精致的小循环体系,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都要规范化,每一个现代企业最基本的动作做到了。在铜陵大的企业集团之间,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摸索建立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间循环。

比如铜矿的开采,最开始尾砂就是简单堆放,现在的循环理念,通过技术的进步,矿石拉上来,16%的铜选出来,30%的磷矿富集掉,剩余的50%掺上水泥和其它一部分废料,充回到地下去,既保证了地面不会破坏,也没有塌陷,地表水不会下降,同时我们地表尾砂库存没有了。

中国周刊:也就是说,铜陵要转型,可并不等于舍弃矿业资源,工业并不一定等同于污染。

侯淅珉:是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欧洲就有一个产业循环概念,我们也是模仿和学习借鉴欧美的发展模式,或者说很主动巧妙地设计了铜陵产业循环。现在,我们循环经济上升到整个城市的层面,包括生活垃圾进入焚烧炉,剔除一些废料以外,也实现了一个更大的循环。

另外,循环经济概念在铜陵有有力的支撑,因为我们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中国周刊:可对于铜陵这样一座重工业产业占70%的城市来说,不得不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在这两者之间,铜陵如何取舍,或者说如何兼顾?

侯淅珉: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对铜陵来说,第一位的肯定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我来铜陵后,深刻感受到铜陵人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同时,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城市也很难发展现代产业,所以我们铜陵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第一位。

在这方面,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是最重要的工作。围绕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成不同的几个产业链之间的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

比如说基于铜陵特色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我们形成了企业、园区和城市之间的大中小三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循环和城市的大循环。因为二氧化硫的排放,一方面是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是资源浪费。对于环境污染,我们关停所有小化工厂,满足本地需要之外的石料厂和矿山,我们也全部关停。而对资源浪费,我们努力实现技术进步,在硫的利用率上,我们已经达到了99.99%,达到了全球最先进水平。这一点上,我们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铜陵的“城市梦”

中国周刊:前面谈到的这些环保和生态措施实施后,目前成效如何?

侯淅珉:我2010年到铜陵,之前五年,铜陵城市空气不达标。2010年达标了,可一级空气质量天数只有7天,到2011年,达到了26天,2012年则达到了44天,并且全年365天都是优良天气。去年全安徽省16个城市,只有两个城市做到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一个是黄山,黄山可全是风景区,另一个就是我们铜陵。

中国周刊:对于铜陵这样一个城市来说,做到今天这样很难得。

侯淅珉:是的,铜陵能做到很不容易,我们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把这个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做。暂时来看,这可能会部分影响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可宁可这样也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实际上也是为铜陵进一步的城市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条件。

一个污染城市,谁愿意来住,谁愿意来投资?之前讲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似乎是割裂、对立的两个问题,那么现在铜陵的理念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它本身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中国周刊:铜陵人的城市梦是怎样的?

侯淅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梦,都是在中国梦之下结合自己实际的问题和特点提出的。

铜陵的中国梦,或者是铜陵梦,美丽铜陵也好,首先是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对于中国古铜都来说,生态环境真正能够彰显出我们铜陵是山水城市,彰显出这种山水城市的魅力。

其次是城乡之美,城市建设包括规划和建筑怎么样能做到精致大气,乡村怎么做到田园化,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城市之美,而是城乡之美。最后一个是和谐之美,铜陵是文明和谐的城市,包括刚才谈到的一些社会建设社会改革,有利于我们这个城市成为和谐稳定的城市。自然之美、城乡之美、和谐之美,就是美丽铜陵应该具备的。

其实,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们提出了使铜陵市成为“宜居宜业幸福城,生态山水新铜都。”还有一句叫两个升级版,一个叫铜陵经济的升级版,再一个是生态环境的升级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现“极目望长江最美是铜都”这样的远景,使铜陵市真正成为长江流域沿江城市的一颗明珠。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转型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