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3-04-29王晓彤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王晓彤

摘 要:近年来,政治、经济、宗教、环境等多方面的国际性突发事件频发,期间国际、国内经常出现虚假信息泛滥、舆论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与社会稳定。本文以钓鱼岛事件为例,分析了国际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原则和方法,指出舆论引导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新闻评论、新兴媒体、政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舆论手段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际争端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国际争端;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27-02

国际突发事件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领士、宗教、政治、经济等矛盾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国家间关系损害和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国际关系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类事件往往突然发生、不可预测,但是又关系到国际政治关系、国家安全和大多数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舆论引导不当则极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国际社会的动荡,影响国际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几年,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主权的国际突发事件频发。例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造成核辐射波及中国事件,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事件,美日韩在中国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事件,越南、菲律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事件[1],日本非法购买中国钓鱼岛事件等。事件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舆论,就会不利于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仔细分析这些国际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特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许能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捷径。下面以中日钓鱼岛事件为例,分析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特点。

一、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特点

(一)真实、及时的将事态发展呈现给受众

无论发生什么性质的突发事件,媒体的第一要务就是真实、及时的将事态发展呈现给受众。真实、及时也是新闻活动的本质要求,对于大型的国际性突发事件更要如此。例如,在日方侵犯我国钓鱼岛主权的事件中,无论是纸质媒介、广播电视还是网络,都力求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最新发展呈现给受众。例如新浪网在钓鱼岛事件版面的最中间部分滚动播出最新消息,从日方“购岛”及一系列非法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还是中方表态严厉制止日方非法侵犯活动以及中国民众的爱国游行活动的进展,一应俱全的信息都囊括在内,使虚假信息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保证了舆论的正确与统一。

(二)各大媒体保持相对统一的舆论基调

各大媒体,尤其是权威性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如果保持相对统一的舆论基调,就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相对正确、稳定的社会舆论,促进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

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发表了自己的态度。《北京晨报》在头版写出了“钓鱼岛,中国领土”七个大字,背景则是钓鱼岛的全景图,言简意赅的表明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立场。其他几家报纸也均在头版刊出了类似的言论,如《河南商报》“还我河山”,《东方今报》“中国,绝不退让”,《现代快报》“钓鱼岛从来就是中国的”等等。

二、国际突发事件中中国内部出现的矛盾认识

在近几年的国际性突发事件中,中国媒体基本担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如实报道事件发展、保持相对统一的论调,有效引导了国际与国内舆论,为事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调。但是,在一些国际性突发事件特别是国际争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舆论中仍然会出现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声音,对事件中出现的许多行为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典型例子包括:

(一)是否应该抵制争端国家的货品

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将抵制敌对国家的商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和爱国行为的体现。但当前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国家的产品生产已融合在一起,标注某个国家商标的产品实际上是在多个国家分别制造组装在一起的,甚至大多是在国内制造的,这时的抵制行动是否还合理?

(二)打砸行为是否合理

2008年西藏发生打砸抢烧事件,法国领导人却接见了藏独分子,这引起国内同胞的强烈不满。不少群众到家乐福超市静坐,以示抗议。另外,在历次与日本冲突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打砸日系车辆、甚至伤及车内人员的情况,社会中一些舆论认为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体现,都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实施的;但也有一些舆论认为这是爱国主义的表现,这种行为有助于减弱日本的国力。

(三)殴打持不同政见的国内同胞是否合适

例如,在去年的钓鱼岛事件中,一些国人将愤怒发泄在某个或几个日本人身上,并认为这就是爱国行为的体现;而对于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国内同胞,一些人也没有给予理解和包容,甚至施以暴力。当今的社会是否还允许不同的意见、见解在社会舆论中传播?对于在国际突发事件特别是国际争端中涌现出的对这些问题的矛盾认识,基本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行动上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因此,增强媒体舆论在引导公民选择理性、文明的爱国表达方式方面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体舆论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是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国际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原则

当今国际社会危机事件频发,无论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的摩擦还是有关民族宗教问题、意识形态的不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世界稳定与发展。再加之舆论引导不当,则有可能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在历次的国际性突发事件中,中国媒体在报道事实、引导舆论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以后国际突发事件的宣传与报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许多社会观念、行为认识方面的矛盾,这也是以后面对国际突发事件时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向。

(一)加强价值观与是非观的引导

中国人口众多,不同群体之间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受众在判断善恶是非时容易受这些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媒介舆论对道德观念、事件和行为、道德人物等进行道德的评价,判断其是善还是恶,是高尚还是卑鄙,并传播给受众,影响受众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2]。”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性,留给人们判断、思考的时间很少,人们往往就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判断是非、善恶,这时媒介就要发挥其舆论引导力,对社会上出现的不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进行引导。例如,钓鱼岛争端中,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打砸抢等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损害了中国文明大国的形象,也不利于事件的解决。这时媒介就需要倡导文明理性表达爱国主义与爱国热情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各族群及不同观念人群、对突发事件持有不同认识的人群和平相处、理性表达各自思想、反对暴力的风气,引导受众在一时的混乱情形中仍然具有“尊重私有财产”、“尊重公民人身权利”等基本的价值观念,适当报导受众对于不理智行为的看法以及警方对于破坏甚至伤害无辜行为的处理,从根源上杜绝非理性爱国行为、暴力行为,保持好文明大国的形象、钓鱼岛事件中,一些媒体、学者呼吁理性爱国的评论性文章,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文明理性展现中国力量”、《新京报》评论“爱国就应做理性守法的公民”、《人民网》微评“别让本是正义的行动被冠以暴徒化”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及时、真实地提供信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报道事件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如果连事件发生的真实面貌都不能展现,那么正确的舆论引导就无从谈起。由于危机事件本身就意味着事件的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因此事态的发展往往会非常迅速,这就要求媒体必须尽快提供事实真相。但是这也往往容易出现“抢新闻”的趋势,通常是还没有了解清楚事件具体情况就加以报道,有时甚至还会加入自己想象,妄加揣测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就极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的偏差。

新闻从业者是直接接触信息源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判断及筛选,对于舆论导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所以有意识地提高从业者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效引导舆论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从业者不应为了一己私欲歪曲事实,扭曲言论,而应该时刻将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时刻铭记肩头的责任。

(三)加强新闻评论的数量与力度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新闻评论是一种能有效引导舆论的新闻传播手段,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事件并配以专业性、有深度的评论,吸引广大受众参与,有利于舆论的理性化及主流舆论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一篇好的评论性文章应该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跟得上主流舆论的步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危机事件解决的。媒体在发布评论时一定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创作或筛选那些积极的、有深度的评论性文章。

(四)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报道消息,引导舆论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积极参与世界上许多重大活动的报道,及时、全面、海量的报道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对于引导社会舆论起到了重大作用[3]。例如当下正热的微博,在及时传播信息、引起互动讨论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微博上关于事件进展的各种信息、图片、视频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引起了广大微博使用者的积极参与讨论。新浪网在微话题中还设置了钓鱼岛事件专题,将各个媒体、专业人士的各种意见与消息放入其中,并在专题版面右方推荐热门微博供用户选择。这样用户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息与评论,对于意见的交流与整合,引导舆论具有重要作用。

(五)加强政府公信力,提高舆论引导力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有关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4]。”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发言人如同一个具有高品质的品牌,它是一种无形的载体,具有其特有的价值和个性[5]。当国际性的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偏向获取政府的态度,所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新闻发言人至关重要。在国际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他们向受众、媒体提供事件的最新近况与国家态度,在引导国内、国际舆论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6]。

在国际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事件的舆论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解决,有时甚至还会影响事件的走向。新闻媒体首先要加强对公民的价值观、是非观的引导,使公民形成对事件的正确价值判断,从根源上保证舆论的正确方向。另外还要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增加评论的数量与质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力量,并依靠政府及其发言人提高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员智凯,余明远.国际突发事件与大学生思想应对[J].教育评论,2011(5).

[2] 谢加书.浅议媒介舆论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4).

[3] 庞燕.如何赢得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国际话语权[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2012.

[4] 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5] 李鑫燚.浅析国内发言人的媒介公信力[J].今传媒,2012(5).

[6] 夏吉宣.围绕重大国际事件 采取主流传播手段 贴近主流社会受众 参与主流舆论竞争[J].对外大传播,2006(11).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是高度统一的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