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课择法,课堂更精彩

2013-04-29胡卫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二嫂孔乙己思维

胡卫红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才会有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下面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选择其中感悟最深的几种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设疑助悟,使学生乐学

朱熹曾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必须“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为让学生“需之切”,就需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时机,在看似无疑之处设疑,为学生寻疑。疑障设计得好,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撩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心这一特点,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提出一些有趣的、富有知识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我在讲授《孔乙己》时,提出同学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在此之前,同学们很容易误认为课题就是孔乙己的名字,经此一点,细一想命名会发现,原来孔乙己只有姓,名是别人从描红本“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教师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大增。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浅层思维,教师还得继续点拨,让学生进行深层思考:为什么孔乙己连个名字都没有呢?这个问题并非翻书就可以解决,需要进一步学习、思考、研究。学生处在设疑之后的主动期盼之中,此时正是培养思维定点开掘能力的最佳时机。经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探讨,学生便可透过孔乙己无名的表象,认识文章的主题:苦读半生、热衷科举,在《四书》《五经》中耗尽年华的孔乙己,不仅没有得到他所盼的致仕结果,反倒沦落到乞求的境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失去了。而他自己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戕害是何等的深重。这种在无疑之处设疑,就是让学生以原有思维的“点”为基础,扩大思维的 “量”,提高思维的“质”。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师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能推动老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和谐境界。

二、比较归纳,使学生善学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比较有助于加深理解记忆,归纳可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规律,得到新启示。如《故乡》一课,在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时,可指导学生将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肖像进行对比:她原本丰腴可人,“擦着白粉”“终日坐着”,豆腐店里是一位端庄本份的“豆腐西施”。可二十年后“凸颧骨,薄嘴唇”,正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变成一付精瘦、尖刻而又贪婪的面孔。经过比较,学生产生了强烈感受,进而会悟出鲁迅刻画这个人物的深刻用意——连杨二嫂这样的小市民阶层尚且生活每况愈下,为生计而不顾廉耻,人格扭曲变形,而润土这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农民的命运岂不是更凄苦而变得更麻木了吗?可见封建的统治压迫之残酷和封建意识毒害之深。

三、讲练结合,使学习更高效

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精讲导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俗话说:光讲不练,事倍功半。语文课说到底是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课,非训练不能使知识变为能力,化为修养,付诸行动。熟能生巧,熟是练的结果,巧是能力的产儿。新课标把能力训练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了规定,一一列出训练项目,使练带上了目的性和针对性。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课堂结构我是这样安排的:精讲第一、二段,第三段至末尾略讲,突出思维能力训练。精讲一、二段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领会,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习这一段的写法,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指导学生口头作文——片段训练,写一个介绍处所的文章开头。教到第七、八段,让学生用系列动词准确写出自己或别人做事的动作和过程。像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愉快,收效实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因课择法,语文课堂将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二嫂孔乙己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