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等院校专业学科数据库建设
2013-04-29郭泉成
摘 要:文章阐述了建立高等院校专业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建库用库的对策思考,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广泛的可复用性,亦对高等院校各学科专业复用特色数据库、建设专业信息平台有普遍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专业学科 信息化 特色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数据库成为当代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等院校各专业科室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各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为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构建专业学科数据库就是结合高校学科教学自身中心任务的特点,依托现有Internet网络,对历年学科研究成果、工作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存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后以模块集成的方式服务于广大师生,进而促进高校教学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网络教学服务效能。
1 构建高校专业学科数据库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的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们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但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从海量的信息集合中及时、准确的获取教研工作的特需数据,成为学科工作信息化高效应用的瓶颈。
而依托现有校园网平台构建专业学科数据库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系统的收集学科研究成果、历年工作资料等相关源素材,数字化处理后对其进行资源梳理、集中整合、规范共享,进而搭建起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服务工厂,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快捷的应用服务。
满足自身教学工作实践的需要。在互联网领域、各大期刊资源针对地方各类文献均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检索业务,在各高校范围内却并未建立起基于学科分类的特色数字资源库,个别单位所建立的简单数据汇总,无论在类别、规模、功能上都是无法像达到互联网数据文献库的基本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教学工作实践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只有建设与开发特色数据库,提供特色信息服务,教学工作才能在激烈的信息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适应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工作实践的发展需要。
利用信息优势,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各学科教学工作成果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文献发表,对于广大教员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以往文献的集中多数采用文件汇编等手段以书册方式分类整理保存,随着各类汇编书籍数量的增加,批量的纸质书册不仅占用储物空间,而且移动与查找极其不便,在较短时间内检索到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变得愈加困难,传统的印刷过程也浪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突破传统信息的存取局限,通过数字化信息资源节省存储空间成本,通过计算机硬件存储省去空间成本,通过网络化应用大大提高查询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利于信息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专业学科数据库的对策思考
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整合无法做到毕其功于一役,而应着力于充分利用各分散单位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由顶而下统一建设标准,自底向上建立资源,逐步实现信息资源专用资源库的统管整合。统筹规划就是在大单位的范围内指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指导原则及各项相关标准,如软硬件平台、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检索标准等,对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可以作为具体的执行参考,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专业学科数据库建设实际的统一规范,使之具有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整合性。共建共享就是在统一规划的技術标准下,各单位结合自身学科工作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软、硬件资源、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地搭建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信息资源。这样在发挥各自优势特色的同时,又避免重复建设,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建设效益。
依托技术标准、规范实施过程。规范的技术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建库过程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而且能够为分散数据库的最终融合共享提供前瞻性的基础保障。一是实施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建设学科专业数据库必须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在此可引入数据库建设的国家相关标准、指南作为特色资源建库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确立应采用的数字编码与内容标记标准、数字内容格式标准、数据资源加工标准、程序选择原则实现数字资源规范化入库。二是数据加工标准。通过审核筛选、去粗取精,消除重复、不准确、及价值不大的信息,确保收录数据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方式、制订标引的细则、具体规定标准的深度、确定关键词选用规划提高标引质量,从而提高数据检查效率;通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按照原始录入、分次检查的方式对数据录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通过采取人工审校加程序控制的双审制方法审校数据,避免错误,减少数据录入失误,可以确定保数据库的质量。三是数据库发布标准。包括内容的发布和访问权限的控制,通过对使用者检索习惯的调查总结制定相应的发布界面风格,根据检索的实际需要分配结果字段显示方式,即具有完善的多功能检索手段,又能够快、准、全地检索数据,满足广大教工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要求;通过访问权限和可检索字段控制实现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控制,综合运用IP访问限制和用户组管理策略减化管理流程,增加对用户的管理能力,满足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需求。
合力维护、深度开发、服务驱动。数据库的开发只是搭建一个平台,特色数据库着力于以应用提供服务,资源质量的高低才是服务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把日常维护与后期改进贯穿于数据库的全过程才能为专题数据库建、管、用整个生命周期保驾护航。一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维护队伍。人才是保证数据库建设与运行的关键,可以把教工干部信息化水平培训与数据库运维过程有机结合,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技术、数字资源加工与管理、数据库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建立起一支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的优质队伍,既为数据库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又可大力提升广大教工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信息能力素养。二是拢合技术、人才,作好深度开发。一个优质的系统平台不会一蹴而就,平台往往需要多个版本演化与改进后才能真正满足受众群体的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因此必须拢合一支技术队伍,在一定的测试周期内跟踪平台应用过程,在原有系统内核基础上捕获新增需求并依托技术标准对系统定制修改、功能扩展,并结合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改进方案措施,进行再次针对性的开发,经过深度迭代开发逐步完善系统功能,才能保证交付出一个完整、健壮特色数据库平台。三是特色数据库基于服务质量驱动。学科专题数据库具有鲜明的应用过程主题,就是着力以信息化手段为学科教学工作提供特色数据库检索服务,因此数据库资源的建立、更新、维护要及时,为用户提供的检索服务要高效、准确,数据库的建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结,应安排采集人员定期收集整理数据库资源,审核人员对数据内容进行分类更新、清理、修正,技术人员经常对系统运行状况和响应时间进行分析监控,保证特色数据库运行过程有充足完备的资源储备,优质的数据质量,强健的系统性能。
3 结语
目前,专业学科特色数据库的构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其特有的优势预示着信息化方法在教研数据存储管理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该文针对目前教研工作研究成果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将计算机软件与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高校学科工作领域,展示出对学科专业成果组织与管理的强大能力,以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发展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慧芳,杨晓明.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
[2]李恩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分析评价的实证[J].研究技与产业,2009(5).
[3]赵君田,王刚,刘伟.基于BSG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
[4]郭泉成,宋毅.刍议专用信息系统的保密技术防范[J].科技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