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兴趣教学浅谈
2013-04-29李敏
李敏
【摘 要】作为中国本土语言的最基础学科,语文一直都是学生最容易学习的科目。但是,高中的语文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好的,想要拿高分就必须在学习语文上面好好地下一番功夫。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如何让学生拥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思考探究的。
【关键词】学习 高中语文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61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想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关键。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多下工夫。现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介绍几种开启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门的方法,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关键。然而,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成为主流。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不但不会提高,还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语文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改进语文课的呆板教学过程和方法。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时“更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变换教学方式,做好以下几个阶段,让课堂妙趣横生:
(一)课堂的起始阶段——“课伊始,趣乃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以疑激趣: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产生好奇心;或者以图激趣:让学生欣赏一幅与课文有关的图画,让他们产生好感;或者以事、诗激趣:说一段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或生动地朗诵一首与课文有关的小诗,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或者以练激趣:让学生做一次课前练习,让他们对课文有所了解。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引起学生好奇,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课堂的发展阶段——“课正行,趣仍浓”。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里去交流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且可各抒己见,不论对错。通过激烈的交流讨论也可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扩大思维面,丰富人生阅历。还可以开展一系列趣味竞赛活动。如智力竞赛,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智力竞赛。可把全班按座位分组,让他们抢答问题,谁答得正确,给谁加分,最后选出优胜组给予精神或物资上的奖励。
(三)课堂的结束阶段——“课已尽,趣犹存”。以读存趣:让学生将文章分段落或分角色地朗读一遍作为结尾;或者以疑、议存趣:留下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课后讨论作为结束;或者以画存趣:让学生品赏与课文有联系的图来结束课堂学习;或者以写存趣: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其他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来作为结束。
二、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抓住人物形象,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学中应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然而,“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之所以说读万卷书可以代替行万里路,是因为通过一篇文章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关键。用这种感情渗入到课堂教学的言语中,去感化学生。然后,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遇到凝聚了作者强烈感情的情境,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他们设身处地的体验该情境作者的情感。最后,努力探求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性,用相对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组织教学和训练,用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使语文知识教学系统化,有的以语文知识为线索编排教材,都是探求语文教学内容系统化、科学化的有益尝试,都能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讲练结合,重点突出,并在处理教材时适当提高理解和训练的难度,让学生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会认为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了。
三、利用不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手段,实现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课文中所涉及的各种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和课堂教学相符合的素材,让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如用视频、音响资料,从视觉和听觉感化学生,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与音乐去营造氛围,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自然地吸引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感悟主题。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比仅仅教师口讲、板书要有趣得多,而且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通过绘画的手段来实施教学:有的课文要求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文中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在绘画上较有天分的学生便可以在黑板上绘画,这种方式让学生不得不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绘画能力。然后,大家对照这幅画一起学习,欣赏这幅风景,把握这幅风景的内涵,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采取学生能参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故事会等,让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其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也可以组织话剧表演,通过学生的现场表演来讲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对表演进行及时的指导,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兴趣自然提起来了。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妙趣横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实践证明,笔者这套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