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课启示

2013-04-29王建萍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会学少教多学

王建萍

摘 要:“少教多学”不应该是作秀,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理念,实实在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内课外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少教多学;理念一致;会学;功夫在课外

本学期我校对“少教多学”的课题进行了立项,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笔者有幸观摩了几节课,初步感受到“少教多学”带给课堂的变化。这篇文章我将以《曹操献刀》这课为例,谈谈给我的启示,期待与各位同仁商榷。

启示之一:“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如一

《曹操献刀》这篇课文是选修课内容,教师安排了2课时。第1课时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第2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第1课时的学案导学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为目的,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第2课时的深入探讨,学生却是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进行的,教师的“满堂问”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师生平等的对话没有真正做到。第2课时应该以“生问师导”的形式进行,解决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生问师导”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真正困难,进而及时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轻松感和满足感。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充当着“答疑解惑”的角色,而不是肩负起“排头兵”的任务,带着学生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两节课教学理念的不一致,割裂了本该有的联系,使得有效教学的目的未能真正达到。

启示之二:“少教多学”取得实效的前提是学生会学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的学要先行,后有教师针对性的教。学生会主动学习不仅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教师少教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多学,只有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少教多学”才会实现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课堂的目标。如果学生不具备会学的能力,面对教材无从下手,只能是抓耳挠腮,与文本对话,与教师交流则无从谈起。《曹操献刀》的第2课时,虽然教师再次展示强调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表现很不尽如人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刁钻,但大部分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只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原因之一是学生感觉树上的果子太高,自己的弹跳力不好,也没有可以借助的外物,没有办法摘到果子,只能放弃采摘的念头,成了观赏风景的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杜郎口模式、永威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学校每个学段的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待成功的教学实践,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模仿,而应该在借鉴的同时,根据学情“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校以前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得很少,导致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我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经历3个过程:先指导,后扶持,再放手。我校目前处于“少教多学”的初始阶段,当务之急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以练习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查字典、查资料,主动看课文,主动探究问题,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基础。

启示之三:“少教多学”功夫在课外

《曹操献刀》第2课时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二是学生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不了解。课下我与学生交流,女同学说听说过没看过,男同学说只对经典的章节有些模糊的印象,是道听途说的结果。课堂上出类拔萃的两三个男生都是玩《三国杀》游戏的高手,是游戏让他们和教师有了对话的机会。众所周知,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无形中具备跳起来摘果子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成为课堂上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遗憾的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材也只是个例子,仅仅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的学习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外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量读书读好书,渐渐地学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堂教学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课堂上学生才会主动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作者、老师、社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这正是“少教多学”追求的境界。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此话道出了“少教多学”的精髓,也是每位教师渴望达到的境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要走些弯路,只要教师教学理念坚定,辛苦付出之后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长庆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会学少教多学
乐教 善教 教有特色 爱学 会学 学有方法
——长春市第一中学学校特色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