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追求

2013-04-29秦慧绒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香雪铅笔盒现代文明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与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个美丽、纯真的女主人公形象——“香雪”和“三姑娘”,她们行走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张扬着不同的个性,用她们的梦想与追求、她们的喜怒与哀乐,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既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又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读来耐人寻味。

一、相同之处

1.不落俗尘的外貌美

无疑,香雪是美丽的,她有一张“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有两片“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你只需看她一眼,心中就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情感。

三姑娘的外貌也是美的,是属于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你看,“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两位作家善于用精炼的笔墨,通过三言两语的点染,将人物外貌刻画得深刻、细致。对三姑娘,不是传统的肖像描写,是由虚而实,未写其眉眼口鼻肤色身段,仅仅用“穿旧衣服好看”来烘托,三姑娘的美丽就已经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试想,穿上新衣服的她该是如何的光亮照人呢!而对于香雪,作家铁凝则侧重于其面部特写,从面孔到眼睛和嘴唇,进行面与点的形容,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突出她的纯净不俗之美。三姑娘纯美中露出宁静,香雪则在纯美中透出活力。尽管二人之美各有特点,但两位作家通过或浓或淡、或实或虚的描绘,便将女主人公不落俗尘、山川般灵秀的自然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2.纯真善良的内心美

显然,香雪是单纯的,她和其他姑娘一样,挎着家乡的特产,同火车上的人做生意,但她身上却没有沾染一些小商贩的狡黠。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顶多会看着对方说一句“你看着给吧”。旅客们爱买她的东西,因为她那纯洁、晶莹的眼睛会告诉他们,她还不知道什么叫欺骗。面对如此单纯、美丽的小姑娘,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和她耍滑头。即便是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在她面前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因为她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攻击”别人,更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保护自己和别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她用一篮子鸡蛋去交换火车上女孩的铅笔盒时,她谢绝了那个女孩无条件将铅笔盒赠予她的好意,表现了她有一颗不占他人便宜的金子般的心。在她的身上,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美。

而三姑娘的心灵同样是美的,她虽记得昔日看龙灯的情景,但为了陪伴孤单的母亲,她谢绝了堂嫂们的邀请,抵制住了外界的诱惑,放弃看龙灯的机会,透露出对寡母相依不舍的挚爱之情。她话说得不能再得体,事处得不能再恰当。她纯真的气质与智慧具有威慑邪念的力量,把青年学生的心灵都净化了,她的心灵如竹和水一样清纯。

3.勤劳能干的行为美

当火车在台儿沟停靠一分钟时,香雪便和伙伴们一起“挎着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以此换取城市带来的生活必需品。香雪在做买卖时,没有父母的强迫,没有为生活所迫的压抑,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可见,香雪身上具备山村姑娘勤劳的本质特点。

三姑娘也是勤劳能干的,八岁时,她就能够代替母亲洗衣,每天清晨起来,把家里的家具抹干净。在她的操持下,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在别人看龙灯的晚上,她却在家捆菜以便第二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在废名的笔下,三姑娘没有偷闲打盹的片刻,洗、抹、操持、捆、卖这几个动词,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活了,而且把三姑娘的勤快有力地描绘出来了。

铁凝和废名两位作家在不同的年代,塑造了同样具有外貌美、内心美、行为美的两位姑娘。

二、相异之处

1.文化内涵不同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三姑娘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因此作者废名在她身上极力讴歌的是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通过她状写乡村自然之纯净,也状写当地人心灵之纯净。作者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可否认,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这种人生形式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是一种现实的自为自在的人生形式。此种背景下的三姑娘身上流露出了孤寂的色彩,她的内心其实无比孤独。她虽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彼此间交流甚少,三姑娘的少女情怀没有袒露,更无处倾诉,不去看龙灯也使其失去了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最终使得她在孤独中挣扎着。

而香雪则不同,她是正在接受着文明洗礼的初中生,她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有改变命运的渴望和举动,有与伙伴一起奋斗的勇气和幸运。作者铁凝赋予这个人物以鲜明的时代印记,她是那个时代乡村青年的代表,她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作者用香雪卓尔不群、独具风标的举动诠释了一种理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当香雪换取铅笔盒回家时,在铁轨的那一头迎接她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山谷里突然爆发的姑娘们欢乐的呐喊,使群山也为之感动得颤栗,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同姑娘们共同欢呼。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听见香雪前进的脚步声,更是听见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2.追求不同

因为文化内涵的不同,因而导致她们追求的不同。三姑娘捍卫的是本真的人性,香雪追求的是现代文明和知识,两者的追求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折射出强烈的时代信息。

三姑娘身上更多的是传统女子古朴纯洁的乡间特点,表现出人的天性。她勤劳、早慧、乖巧、淑静,不被世俗喧嚣所浸染,脱却原始乡野的粗粝。尽管命运坎坷,家庭的不幸遭遇带给她伤痛、哀愁和寂寞,但她选择平静地面对,体现了“自然人”的坚忍的生命力。

而香雪执着追求梦想,渴望知识与现代文明。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每天要到15公里外的公社去上学,她拥有一颗聪慧、上进的心。在和车上的旅客做生意的时候,她关注的是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上大学等。她在那停车的一分钟里踏进火车,用四十个鸡蛋和走三十里夜路的艰辛,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不难理解,那个自动的铅笔盒,在香雪的眼里,已经成了文明进步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她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越大,就越能表明她追求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香雪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17岁的香雪姑娘用40个鸡蛋和走30里山路艰辛换来了一个她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一种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交换吗?不,香雪看得更远。她换回来的是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一个“满”字传递出香雪内心的喜悦。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来镂刻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这显然同三姑娘有着本质的区别。

3.命运不同

《竹林的故事》的结尾:“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小说结尾又现竹林流水的图景,暗示了主人公的现状,用晦涩的写意指向了三姑娘的难解的命运与朦胧的未来。

而作为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雪,尽管身处荒僻的山村,但是毕竟接受着现代文明的熏陶,毕竟火车吹来了山外的文明之风。她身上富有的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了对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她成功换取象征着文化、文明、知识、开放、进步的自动铅笔盒的举动,意味着她向现代文明迈近了一步。铅笔盒是动力、指引。香雪将铅笔盒带入台儿沟,更多新的事物也会走入台儿沟,台儿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台儿沟的未来必将走出贫穷、落后,还世界一份精彩。而香雪,也必将会走向更高、更远的人生境界。

(秦慧绒 海门 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226100)

猜你喜欢

香雪铅笔盒现代文明
谈谈《哦,香雪》中美好的友情和亲情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香雪形象探析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便携彩铅笔盒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紧贴人物读小说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