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婚恋诗的人情美
2013-04-29郭红波
摘 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根据对《诗经》婚恋诗中的青年男女的情态之美、精神之美以及其中所描绘的情景之美的粗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经》时代的民风总的来说是淳朴无邪的。他们的爱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使我们感受到上古时期人们感情之纯美。
关键词:诗经 婚恋诗 情态美 精神美 情景美
我国文学史上真正大量收集、公开记载爱情诗歌的是《诗经》,而婚恋诗又是《诗经》的精华所在。所以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经》305篇中,抒写男女相思相恋的婚恋诗篇约有60余首,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歌正如朱熹在《诗集传》中所言,“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也”[1],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这些诗产生于民间,它们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广为流传,表现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情爱的热烈、淳朴与真诚,体现了他们交往过程的清新纯真本色,向人们展示了人世间至纯至美的情感世界。
在礼教初设的时代,《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其自然率真、清新质朴的风格反映了在那一特殊时期人们所展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人情美。
一、婚恋抒写中的情态之美
《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抒情的先河,其中婚恋诗尤为人们所喜爱,《诗经》中对于上古时代男女婚恋的叙述,自然离不开对于其间人物情态的描摹。
《诗经》中婚恋诗的人情美首先表现为其中人的情态之美。其情态之美的典范之作当属《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连用六个比喻来描摹庄姜之美,这些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写美女的佳句,在这里,诗人根据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采用现实生活中日常所见、烂熟于心的“柔荑”“凝脂”“蝤蛴”“瓠犀”“螓首”“蛾眉”等六种事物,来分别比喻庄姜的双手、皮肤、颈项、牙齿、前额和眉毛,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可谓顺手拈来,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无懈可击。
“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究其所以,还是“美与善相统一”的规则在起作用,先秦时期的人们,受自然条件所限,寿命没有现在长,高大健硕的女人至少代表着健康、宜生养,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女人圆润丰满的身体,就如饱满的稻谷,代表了一种生命力。而在中国古代也是以白为美的,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说:“……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多受精血而成胎者,其人生出必白……。”[2]可见,“白”是中国古代一贯千年的审美观。
另外一首《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首写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这些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这样的相思,这样的愉悦,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人间美好的爱情经由此诗就臻于化境!
除此之外,《诗经》中通过这种细致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情态之美的诗篇还有《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等。它们大都采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对外现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周南·卷耳》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里只写了采卷耳的女子的几个动作:她采了又采,却采不满一浅筐,由于想着远行的人,又把筐儿放在大路上。这些动作都衬托出一个思妇的心理状态。她为什么采了又采却连一浅筐也采不满呢?正是她用心不专,别有所想。她为什么又要把筐儿放在大路上?因为她想在大路上或许会碰上征人回归。精神恍惚的心理状态通过外现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总之,崇高的爱情是少男少女所向往的,他们通过语言、肢体以及心理活动体现出来的情态之美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追求美好的爱情。
二、婚恋追求中的精神之美
《诗经》中婚恋诗的人情美还体现在其中青年男女的精神之美,他们对爱的那种质朴、自由而又执着、热烈的追求无不展现周代青年男女间感情的纯美。
1.爱的质朴
《诗经》中记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诗往往带着泥土的芬芳。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在劳动中产生的爱情是质朴的。如《木瓜》一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其中表现爱情的信物往往都是饮食事物。诗中的“琼玖”“琼瑶”“琼琚”都是美玉,只不过是颜色不同而已。但无论是赤色的美玉(琼琚),还是黑色的美玉(琼玖),都是“木瓜”“木桃”“木李”所不能及的,然而所赠送的这些信物融有真挚的爱情,是真情的标志,我们的先人愿以美玉回报,可见物质有价真情无价。人家给之以“木瓜”“木桃”“木李”,则以“琼琚”“琼瑶”“琼玖”回报,这是多么厚道、质朴的感情!非但如此,其他的饮食植物,如“荇菜”“梅”“蔓草”“芍药”“菽”“麦”都可作为定情的信物。这在《召南》中的《摽有梅》、《郑风》中的《野有蔓草》、《陈风》中的《东门之枌》等篇多有表现。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人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当时那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任何独特的、细腻的个性情感显然很难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而只有那种情调比较单纯、质朴的情感,才相对地与人们感受能力比较低下的历史状况相适应。
2.爱的自由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时间跨度很大,长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分析时也要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婚恋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楔,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他们的情感自由徜徉。这是法令允许的仲春之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4]。详细描画了郑国男女恋爱自由之盛况,也就是说,只要男女自己愿意在一起,做什么都合法。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5],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人的原始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他们的爱是简单纯粹的,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缚,只遵从自然的态度,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一个打猎的男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比较出名的《子衿》《野有蔓草》《女曰鸡鸣》《风雨》等都是出自《诗经》,郎情妹意的婉约和旖旎,飘荡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那种自由浪漫的情怀。
3.爱的执着
他们的爱不尚虚华,以诚实朴素、情投意合互为条件。如《出其东门》,东门外漂亮姑娘那么多,但他都不动心,而只有那位“缟衣纂巾”装束朴素的姑娘才是他的心上人。诗以城门云集的众多女子陪衬自己心中的爱人,以服饰代人,以色彩显形象,鲜明而突出,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这正表现出心中对意中人忠贞不渝的感情。
表现男女忠贞专一的还有《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又如《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情日日萦绕心间。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女子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无心化妆,丈夫从军,妻子情愿蓬首以待,因为再没有人可以让她为之梳妆打扮,她想借种植一种草来打发自己相思之苦却做不到。女主人公以直接的言语表达了对爱的忠贞不渝。
4.爱的热烈
上古时期的女子,特别是下层劳动人民中的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显得格外大方和大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非常直率、非常热烈。《褰裳》《萚兮》中的女子就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慕和热爱,不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郑风·褰裳》中的女主人公追求自由爱情的大胆态度以及泼辣个性在《诗经》中是登峰造极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袁梅注《郑风·褰裳》是:“一个女子告诫她的恋人说,你若对我不爱不想,莫非没有别人爱我?”[6]这是一位姑娘和她所爱的小伙子开玩笑的情诗,姑娘大胆主动地追求和试探,意在要小伙子当机立断,明确表态。这个姑娘在爱情问题上是锋芒毕露的,她的态度是自有礼教归范以后所不敢表现的。
《萚兮》写在风吹黄叶舞秋千的季节里的某个午后,一位少女热情大胆、毫无顾忌地邀请情人和她共同唱歌:“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微风飘拂着落叶,也吹拂着情人的衣发,她越看,觉得他越美,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她一腔热烈的感情呢?在激动与兴奋中她邀情人与她一道唱歌,唱出他们共同的幸福,唱出他们心底和谐的旋律。这首诗很好地抒发出了这位少女激动不已、无比愉悦的感情。
《诗经》中有些诗篇在表现对意中人情有独钟、爱之深切的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不懈追求的心态。精神,是支撑人类生存下去的主要支柱,在物质得以实现后,对精神的追求就日益强烈了,尤其是在崇高的爱情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婚恋描绘中的情景之美
《诗经》婚恋诗中的情景之美也是人情美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人有了感情就要试着接近对方,也就进入热恋阶段。在热恋期间现代的人有约会,古代的人也同样有约会,约会时就要找一些环境优美、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地方、场所。虽然不同时代的人约会的形式、内容情景不尽相同,但是约会的时候男女双方体现的感情却是一样的,都表达了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蒹葭》属于秦风,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常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7]《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情感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8]的体现。总之,《蒹葭》诗中的“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为表现人物的感情提供特定的背景,以景衬情、情深景真,从而更加突显了上古时期人们感情的纯美。
表现这样美好情景的还有《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什么尽在不言中了。整篇诗充满着人情美。古代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运用了“以哀景写乐”[9]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倍增其哀乐”[10]。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诗中不仅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而且于短短的四字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难怪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11]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婚恋诗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天真、淳朴、健康、优美的人情美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人情美的粗略分析,我们看到《诗经》时代的民风总的来说是淳朴无邪的,他们的爱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上古时期的人们的感情是那样的纯美。千年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我们。
注释:
[1][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0年版,第2页。
[2][清]李渔:《闲情偶寄》,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3]陈子展撰述:《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4]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83年版,第152页。
[5]王守谦,金秀珍:《诗经评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6]袁梅:《诗经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259页。
[7]阳建雄,刘晓林:《论王国维“境界说”对王夫之诗歌理论的传承》,名作欣赏(下半月),2007年,第6期。
[8]王国维:《人间词话》,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9][10][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6页。
[11]陈子展:《国风选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13页。
参考文献:
[1]周满江.诗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王钥.《诗经》审美人生相[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6.
[4]鲍鹏山,王骁.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M].重庆出版社,2006.
[5]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马里叶.《诗经》中的思妇原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5).
[7]庄庭兰.简论欧阳修《诗本义》以人情说诗[J].安徽师大学报,2007,(2).
[8]胡艳娜.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5).
(郭红波 江苏省启东市委党校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