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致过敏反应1例
2013-04-29闫立志
闫立志
[摘要] 尿激酶是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应用较广泛。由于尿激酶几乎没有抗原性的特点,使用者更多关注的是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而常常忽略了其过敏反应的存在,给治疗带来影响。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95.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9-0118-0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尿激酶过敏反应,由于其过敏情况较少见[1],为引起重视,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劳累性胸痛5年,加重4 h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劳累性胸痛,为胸骨后压榨痒痛,每次持续5~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入院前4 h患者胸痛再次出现,性质如前,但较剧烈,自行含服硝酸甘油0.6 mg后不缓解,后又含服0.6 mg,仍然不缓解,遂急诊送至医院,既往无过敏史。查体: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心音稍低钝,无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5导联ST段弓背抬高呈单向曲线)。心肌酶检查:肌酸激酶(CK)985 mmol/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74 mmol/L。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到其此次发病时间<6 h,遂决定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排除相关溶栓禁忌证后,给予尿激酶注射液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设定30 min输注完毕。患者在静脉滴注尿激酶约5 min后出现全身瘙痒、恶心、气憋,建立静脉通道的肢体出现荨麻疹,之后扩展至周身,呼吸困难也较前加重,血压90/60 mm Hg,呼吸26次/min,心率100次/min。考虑为尿激酶过敏,立即撤除尿激酶液体,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及10 mg加入液体中维持静滴,同时吸氧及监测血压、心电等情况。15 min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压110/70 mm Hg。呼吸22次/min。瘙痒、恶心症状消失,皮疹逐渐变淡,2 h后全身皮疹完全消退。
2 讨论
尿激酶为存在于人尿和人肾脏组织细胞中的蛋白水解酶,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肽链间以双硫键连接,有两种分子量形式,S1分子量34 500±2 000,S2分子量54 000。药用其混合物。由健康人新鲜尿和人工培养肾细胞取得[2]。临床上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较常用于溶栓窗口期内的脑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外周动脉血栓。其原理为将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560-缬氨酸561间的肽链断裂而形成纤溶酶。部分药物迅速进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起到局部溶栓作用。另一部分药物则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产生过量的纤溶酶,从而使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等降解,使血栓溶解[3]。因其引起全身纤溶亢进,故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现象。又因其几乎无抗原性,过敏发生率较低,故而临床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出血的副作用。该患者是我们多年来临床使用尿激酶碰到的少见的过敏病例,既往无过敏史,此次出现上述反应,不除外其病史中有未了解的潜在过敏体质情况,也可能与药物本身纯度等有关。因为该药物过敏情况较少见,故而在使用中更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果断处理,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明华,邱瑾,袁杰,等. 注射用尿激酶过敏性休克1例[J].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5):393.
[2] 张七一,宋文宣,曲彦.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5-658.
[3] 武景霞. 尿激酶溶栓致过敏反应1例[J].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526.
(收稿日期: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