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御宅族”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
2013-04-29刘梅
摘要:近几年来,“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流行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资深的“御宅族”中的一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现状和成因,深刻地认识到“御宅”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如何帮助大学生出“宅”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御宅族” 现象分析 对策
“御宅族”,一个日语词汇,是对热衷动画、漫画及游戏等人群的统称,也可指其他领域的狂热者。近年来,“御宅”一词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开来,宅男、宅女都成为大学校园“御宅族”的代名词。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御宅族”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主要特征是个性封闭和不修边幅,甚至脱离班级的集体活动。随着“御宅族”队伍的日益庞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方向。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方法和对策,帮助大学生“出宅”刻不容缓。
1 当代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现状
在“御宅”之风盛行的高校校园里,很多大学生生活在网上解决,学习在宿舍解决。而且跟风现象严重,往往同宿舍的舍友、班级的同学“宅”在一起,形成了“御宅族”。
1.1 “宅”式生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网络装备精良,他们“宅”生活主要依赖于网络环境。他们足不出户,吃饭打电话叫外卖,日常用品网购,精神需求则通过玩游戏、看电影、小说、网上交友等。便捷的生活模式让“御宅族”找不到理由出门面对现实世界,他們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外面的阳光普照、阴晴圆缺和他都没有丝毫关系。他们不在乎宿舍的环境卫生,吃剩下的外卖、零食随手一扔,脏衣服放在水盆里可以泡到变味,头发有点长、有点乱,这样颓废的精神面貌是“御宅族”代表性特征。
1.2 “宅”式交流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很多大学生发觉现实环境下人际交流太复杂,他们在周边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以后就选择了“宅”式交流。“宅”式交流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揣摩对方的表情变化,不需要过多的掩饰和伪装。“御宅族”在网络上通过QQ、微博等沟通工具,轻松交流情感。此外,“御宅族”在网络上寻找兴趣相投的人,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网络群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1.3 “宅”式群体 当前,“宅”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盛行,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集体“御宅”,即使宿舍里有个别同学对“宅”势力积极抗衡,但是盲目的从众心理使他们不得不和“御宅族”保持步调一致,因为他们怕被排斥或者孤立。
“御宅族”在宿舍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因兴趣相同,“御宅族”也形成了自己的虚拟群体,他们在虚拟群体里进行沟通交流、娱乐等活动。虚拟的网络群体让“御宅族”找到归属感,“宅”的更彻底。
2 当代大学生“御宅族”原因分析
大学生“御宅族”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给“御宅族”提供广阔的“宅”平台。另外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枯燥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都是大学生“御宅”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在逐步的增大。根据调查显示,94.7%的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电脑的普及为“御宅族”打下了硬件基础。同时,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吃、穿等生活必须品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而且便捷的网络世界给“御宅族”提供沟通、娱乐、学习等平台,丰富了“御宅族”的“宅”生活。
目前,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趋于多样化,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刺激着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归属感。而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为逃避现实,在虚拟的空间里沟通交流、自娱自乐。
2.2 教育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织部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较好,但是家长往往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愧疚的情绪下家长对于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扭曲的溺爱使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在大学群体中不能顺利地相互沟通。因此,部分大学生依赖网络的虚拟社会来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由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相对自由、轻松的大学生生活,大幅度的差距使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生生活。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枯燥乏味,课外活动过于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生迈出宿舍门的脚步。“宅”便成为部分大学生无奈的选择。
2.3 大学生自身因素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有44.2%的大学生“御宅族”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把自己封闭起来,相反在网络媒介里却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御宅族”们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
有些“御宅族”们之所以“宅”,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缺少对大学生活的规划。进入大学以后,一些同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以为进入大学就完成了人生的求学之路,对自我放松,整体以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休闲方式为主要的生活内容,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浑浑噩噩中“宅”过了大学。更甚至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在日常行为上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面对现实世界持消极、逃避的心态。“御宅族”自小在父母的呵护溺爱中长大,父母360度全方位的包办造就了“御宅族”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懒惰现象严重。
3 “御宅”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
“宅”,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使大学生自由自在地生活,抛弃压力,简化了生活方式。但是,“宅”的坏处远远要大于它的好处。长时期地“宅”在宿舍,不管是对于学生的思想还是身体、心理健康方面都带来了很强力的负面影响。
3.1 思想政治方面 人,只有在社会中长期进行人与人沟通,才能够融入群体,才能够有健康的思想政治品格。但是,“御宅族”长期“宅”在宿舍小范围的圈子里,不能够充分地认识外部世界。“御宅族”在“宅”的期间长期接触网络媒介,在现今的网络世界里,信息类别繁杂,多种价值观并存,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接受消极、扭曲的世界观,甚至有些“御宅族”偏离了道德航线,走上违法的道路。
3.2 生活方面 “御宅族”以“宅”为主要生活方式,懒散、随意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状态不能够积极向上,时刻以颓废的精神面貌示人。他们的一日三餐以快餐外卖为主,衣物不能及时清洗,宿舍内务杂乱,长期混乱的生活状态致使身体素质不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光呆滞,精神面貌萎靡不振。
3.3 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是当代大学生中的“御宅族”不光在生活上懒散,学习上更是积极性不高。“御宅族”为了能够在宿舍“宅”的彻底,该上的课不上,该参加的活动他不参加,成为“资深”的逃课“专业户”,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补考的科目太多,甚至影响到升学和毕业。
3.4 能力培养方面 长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使“御宅族”社会化减弱,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参加校园学生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但是“御宅族”整天闷在五尺斗室里过自己的一人一电脑的世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依托于网络世界,致使“御宅族”的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够得到提升,甚至有退化的趋势。
4 “御宅族”的出“宅”之道
目前,“宅”已经风靡全国各大高校,对于这种“宅”的文化氛围,我们表示充分的尊重。但是就个体的大学生长远发展而言,这种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大学生将自己“宅”在宿舍,尘封在网络世界,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给未来走进社会参加就业带来了困难,甚至造成身体和心理疾病。因此,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御宅族”走出宿舍,积极面对生活。
4.1 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出“宅” 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学生习惯了高中的“压力”式教育方式,等待任课老师题山文海地督促着去学习。进入大学生以后,教育模式的宽松化,让大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地参与思考。但是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靠、要的“被学习”模式还继续存在,导致他们懒散,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宅”在宿舍里放纵自己,同时,枯燥的教学方式也是大学生放弃课堂的主要原因。所以,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利用生动有趣、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留住大学生,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出“宅”。
4.2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吸引大学生出“宅”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校园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被大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御宅族”走出宿舍,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陶冶他们的情操。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经常开展如舍歌大比拼、校园歌手大赛、各种体育赛事等活动,活动类型多样,可以吸引具有各种爱好的“宅”同学参加到活动中来,取得较好的成就感,改变其生活态度,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逐步减少他们“宅”在宿舍的时间。
4.3 家校互动,革新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出“宅” 家,爱出发的地方。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持续性教育。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终身老师,在大学生成长历程中扮演了无可代替的角色。面对大学生的“宅”,必须积极地革新教育理念,学校主动地联系家长,和家长共同商讨出“宅”大计,家长凭借着对自己孩子多年了解,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出“宅”。
4.4 大学生调整状态,主动破“宅” 大学生“宅”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变化,所以,大学生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主动破“宅”。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活做一个科学的规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定长期或者短期的目标,将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对于未来才可以不茫然,不颓废。其次不断地剖析自己,审核自己,正确地对待自身的缺点,并有针对性地参加学生活动努力磨练自己,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要积极走出宿舍参加集体活动,例如体育锻炼、歌咏比赛等。通过集体活动,扩大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社交面,结交更多的朋友,通过沟通和交流,释放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告别“宅”生活。
“御宅族”的出现是一种社会流行现象。但是对于大学生长远的成长来看,“御宅”,是一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破“宅”大计,必须通过学校、家庭、个人三方面努力才能够让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重新找到自我,调整好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敏.新媒介環境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6.
[2]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3.
[3]李智,顾正虎.“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J].当代传播研究,2010(10).
[4]沈燎,张益斌.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7).
作者简介:
刘梅(1982-),女,江苏沭阳人,江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初级职称,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