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与对策

2013-04-29仝荣才

关键词:科研激励机制高职院校

摘要:基于调研,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措施与策略,并指出了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 激励机制 问题 对策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改制而来,其科研条件十分薄弱,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管理更是捉襟见肘。同时,相对于十年来高职院校规模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也严重滞后,不仅数量不足,只能疲于应付最基本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而且缺乏科研氛围和科研积极性,无暇顾及科研,甚至影响到最基本的教学。

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并没有像其办学场所、设备设施等硬件环境那样得到显著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等赋予了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才能有效肩負起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责任。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像抓教学建设那样强化科研基本建设,而科研激励机制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高职院校科研基本建设的关键。

1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科研成果数量增加,科研质量也在提高,科研管理进一步加强。但是,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也并未发挥出来。

因此,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的科研朝着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有利于增强应用研究,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和产品,有利于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向转变,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主要存在问题有:

1.1 科研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或发展尚不健全。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在高职院校中,仍有一些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管理仍处于“教学配角”的从属地位,而即便是独立设置科研管理机构的学院,有相当一些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停留在对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的收集、统计、奖励等方面,主要工作还只是为学校的评估检查、职称评审、数据平台等提供数据参考,没有真正起到引领科研方向、营造科研氛围、培育科研团队、激发科研热情、调动科研积极性、推动科研发展、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

1.2 科研激励机制导向不明确。科研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以学校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为根本导向,通过个人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目标的达成。目前,已经建立科研激励机制的院校在激励目标、激励措施、激励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模糊甚或相悖的情况。有些学校把发表论文、编著教材的数量多少、等级高低作为学院科研发展的主要目标,且以此作为对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依据,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表论文和编著教材上,而忽略了科研必须与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根本目标,使高职院校的科研偏离了“产学研合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导致科研成果中应用性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现象。有些院校把申报上级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作为主要目标,而忽略立足本院校教学实际、科研实际的科研课题,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却又好高骛远的倾向,这些都是缺乏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相统一的表现。

1.3 科研激励机制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对高职院校而言,大都缺乏人员、环境、氛围等科研基础,为了能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出成果、出成绩,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地位,有些院校采用物质重奖的办法,来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多出成果,有些院校甚至不断提高物质奖励的标准,使得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把“多出科研成果”当成了提高自己经济收入的一个捷径,这就导致一些科研成果的质量大打折扣,“庸俗化”、“物欲化”倾向影响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风气,“只讲成绩,不讲道德”,使科研文化的精神核心受到极大的冲击,非但未能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地位,还给学院的声誉带来了大量负面影响。

1.4 科研激励机制的形式单一,力度不足。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一般高职院校在科研激励过程中,只注重正面激励,而缺乏负面激励。表现在科研管理中就是只对取得成绩者给予表扬,而对未完成任务者很少批评;只注重科研成绩的“量”,而不太关注科研成果的“质”;只看到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绩”,而忽略了这些“成绩”背后的“不良行为”等等,这种单一的科研激励形式,导致了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追求单纯的表彰、奖励,完成科研任务,不惜放弃科研道德,抄袭他人成果,重复已有研究,制造科研垃圾,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

同时,科研投入不足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论是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等,都无法满足科研本身的需要,特别是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奖励方面,其投入远没有教学回报高,这就挫伤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

1.5 科研激励机制缺乏长效性。由于高职院校对科研认识的不足,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研环境尚不完备,科研氛围尚不浓厚,科研投入也不够充足,特别是在科研管理队伍、科研制度建设方面的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科研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落实,造成了科研工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导致科研“脉冲现象”的出现,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2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措施与策略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完善,不仅制约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参与性,也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本身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科研认识和导向,有利于调动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科研氛围的形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奠定基础。

2.1 准确定位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直接对接,这就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明确的目标性和高度的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离不开校企合作,离不开产学结合,离不开社会服务。为此,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必须以服务教学改革为基础,以产学研合作为切入点,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科研长效激励机制。

2.2 培养高素质科研团队,实现科研激励机制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由于科研基础薄弱,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氛围淡薄,科研水平不高,在应对日趋复杂的高层次科研活动中,个人的科研力量难以胜任,这就需要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分工协作,联合作战,达到培育科研人才,锻炼科研队伍,提高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发展,取得较好科研成果的目的。因此,科研激励机制必须适应培养科研团队的需求,搭建培养科研团队的平台,整合分散的科研力量,配置优质科研资源,提升科研团队素质,增强科研团队创造性能力的开发,达到团队协同作戰、联合攻关的目的,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供强大的科研人才队伍保障,促进科研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2.3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构建多元科研激励机制。事实证明,在科研激励中不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无法单独构建起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科研激励机制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机制,从科研政策、科研经费、科研目标以及知识管理、文化培育、行为制约等多个层面,达到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的融合,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2.4 调整科研投入方式,加大科研激励力度。科研投入是维持科研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是独立办学,受办学经费的制约较大,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单一,主要以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科研成果奖励为主渠道,且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得有项目的科研人员得不到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而尚未找到项目的科研人员就会望而止步,也使得取得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其获得的科研成果奖励远远落后于科研过程的资金、精力、人力等的投入,极大地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因此,转变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式可以引入校外资金,通过集团化办学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参与集团内部合作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设备技术改造等项目,引入企业科研经费支持,为企业提供知识、技术、人才服务,培养和锻炼科研团队,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改革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又以科研成果回报企业,增强企业技术竞争力,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注入活力。

3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科研激励机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稳步进行。在科研激励机制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健全的科研机构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激励机制改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2 科研激励机制改革要有利于应用性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科研成果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科研目的,实现科研目标。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应用性强的特点,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杜绝那些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成果而科研的现象,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和声誉。

3.3 科研激励机制改革要解决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科研激励机制改革中,要注重全方位顶层化设计,把科研激励机制放在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系统当中加以统筹设计,避免因科研激励过度而导致教学、管理和服务受到冲击或影响。

总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不断创新,强化激励,建立完善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长效科研激励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G].教高[2006]16号文.

[2]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072200014&cata_

id=N003.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G].教职成[2011]12号文.

[4]贺敬宏.高职院校科研激励制度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8).

[5]田锋社.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管理研究,2004(3).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GH1255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仝荣才(1964-),男,陕西岐山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生结业,研究方向:中文教育教学、文学理论研究、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科研激励机制高职院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