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改善策略

2013-04-29卢茹彩

对外传播 2013年9期
关键词:法国

卢茹彩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明年中法建交即将迎来50周年。但是,在法國的媒体上,中国的形象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没有很大改观,对中国的偏见充斥着法国大小媒体。本文从法国媒体感兴趣的中国题材入手,分析法国媒体报道的立场,提出改善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

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法之间往来的增多导致双方之间的了解不断增进,跟前些年相比,法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宽度和报道强度都不断加强,但是有一些长期霸占法国媒体的话题却经久不衰,如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老话题以及伴随着中国崛起而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话题。

1.炒作西藏、人权等话题,歪曲中国形象

在西方媒体上,中国一向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国家,这一论调在法国媒体上同样适用。每当西藏和新疆发生暴力事件,法国媒体第一时间会把它定性为民族冲突,定义为是当地民众对于中央“压迫”的反抗。这样一种论调以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7·5骚乱事件为最。此后任何时候,有关西藏、新疆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会见诸法国媒体,另外,任何可供指责中国人权状态的话题都会受到法国媒体重视。

2.不顾事实刻意抹黑中国和华人

2012年8月23日,法国《观点》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法华人的狡猾成功》的文章,“妓女”、“犯罪黑帮”、“赌钱”等字眼随处可见,文章还把华人在法国“飞黄腾达的通用模式”描述为“以偷渡方式登陆法国—在餐馆打黑工—3年后还清债务—10年后获得合法居留—15年后摇身变成企业家”。为此,法国青年华裔协会在去年底委托法国反种族歧视团体“SOS Racisme”以“侮辱在法华人”为由起诉了该周刊。

同样,2011年1月爆出的雷诺汽车间谍案也莫名其妙牵涉中国。《费加罗报》直接称泄密资料的“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厂商紧随雷诺之后投入巨大财力开发汽车电池,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绿色汽车政策的支持”。①《费加罗报》这篇报道出炉后,法国其他媒体纷纷跟风,很快,对中国的攻击便演变成对中国人、在法国的华人和华裔的污蔑。

虽然事实证明“雷诺间谍案”完全是子虚乌有,但是,《文汇报》驻法国记者郑若麟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认为中国人、华人,特别是留学生“很多是工业间谍”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法国人的潜意识里。②

3.认为来自中国的威胁无处不在

近年来,国家间网络安全问题被吵得沸沸扬扬,中国一向是“黑客的来源国”。在法国的媒体上,“法国也受到中国网络黑客的袭击”也是不时出现的论调。其实不止是今天,早在2005年中国学生李李“涉嫌窃取法国情报”被拘之时,《世界报》在5月11日的报道中就称她是“计算机专家”、“通晓几国文字”、获得“多个文凭”的“超等生”,并携带超高容量硬盘的计算机。这一报道虽然被当事检察官否认,但媒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一直延续。

发生在2012年11月的“中国服装致法国女孩玛丽毁容案”也同样表明,只要把坏事跟中国扯上关系,就能足够吸引读者。当时,法国的各大媒体都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制造”名声扫地,但结果却是,那件当事的服装并不是中国制造,而女孩父母自始至终知道真相,只是因为“只有说是中国制造,媒体才会关注”。

此外,中国人不守法、偷税漏税,中国留学生花钱买文凭,中国制造挤占了法国制造的空间让法国工人大量失业等内容的报道也时常可见。任何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都是法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有时候甚至不惜刻意造假。

法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原因分析

分析法国媒体对华报道的立场不难发现,这些负面报道的形成,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因不了解而导致的长期偏见。此外,涉华负面题材能吸引眼球、法国精英阶层的有意渲染以达到政治目的等因素,都导致法国媒体在报道时有相对不客观的倾向和立场。

1.获取信息的通道不畅

目前,中国媒体驻法国记者有四五十人,法国媒体驻中国记者也有大约六十人。但是,相对于随着双方的接触增多而增加的了解需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有关中国的事件发生后,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对中国情况了解不足,大多数法国媒体获得消息来源的渠道并不通畅,除了少数实力较强的媒体外,他们甚至没有获得直接的官方信息的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新闻报道有失客观,记者个人的立场等充斥其中。

2.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华偏见

由于很难有客观平衡的信息来源,法国民众长期获得的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让他们形成了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如中国人吃狗肉,是野蛮民族;中国人重家族观念缺法律意识;中国人没有休假喜欢加班恶性竞争等,再加上上述提到的涉及西藏、人权等问题时法国媒体的有意渲染,包括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法国民众,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偏见。

3.中国崛起引发复杂心态,涉华负面题材更能吸引读者眼球

中国的综合实力近些年逐步崛起,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洲相继陷入经济困境,目前欧洲仍然深陷其中,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向东看”的思潮。法国媒体以及法国民众也很容易把法国本身遭遇的经济困境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对立起来。跟多年前相比,“中国制造”在法国随处可见,法国的政客也容易引导民众把对自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不满,发泄到中国产品挤占了其国内市场等因素中来。上述提到的“雷诺间谍案”和“玛丽毁容案”都是这种复杂心态的综合表现。

4.服务国家利益,保持“政治正确”

媒体为政治服务在任何意识形态领域都存在。一旦涉及到与法国利益相关的新闻事件,比如说“4·7”奥运火炬传递巴黎受阻事件中,法国的媒体很多都体现出自己的倾向性,与政府声音保持一致,这种倾向性在中法两国之间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尤其表现明显。《文汇报》驻法记者郑若麟在他的《从法国媒体的“政治正确”说开去》一文中指出:在法国,对中国进行正面报道已被划入了“政治不正确”的范畴……“3·14”事件时禁止外国记者采访是“封锁新闻”,乌鲁木齐开放外国记者采访呢?又变成了“操纵新闻”。 ③

改善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

在中法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益紧密之时,中法两国的媒体应该做出更多努力,加强沟通和合作,增进了解和理解。

1.举办中法媒体论坛,加强中法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由中法双方的媒体牵头,组织中法媒体高端论坛,确立中法媒体沟通交流的定期机制,更好地认识双方媒體运作机制,增进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在巩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体的作用。

2.建立媒体沙龙,加强同业往来

建立驻华法国媒体俱乐部、中国驻法媒体俱乐部,在当地与对方媒体建立互动机制。为加强法国媒体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可定期组织中国国情相关讲座,并适时组织走进中国基层的采访活动,减少因不明真相而产生的报道失实。

此外,中法媒体之间可以在合作层面更近一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联合采访等。比如说可以借鉴人民网俄文版在莫斯科的做法,跟当地的主流媒体合作,联合策划选题,实现采访共享,既提高了报道效率,又增加了知名度。

3.利用版面互换等模式,提高对外传播媒体的落地率和传播效果

中国面向法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并不少,既有央视、国际台、今日中国法文版等传统媒体,又有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法语频道等网络媒体。但是,与铺设的面相比,传统的法文对外传播媒体的落地率仍不乐观,以国际台为例,其法文频道在非洲落地相对容易,但在欧洲基本不能落地。

因此,为了提高传播的到达率,可积极探讨与法国媒体实现内容互换,互相为对方媒体开辟版面。

4.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各自的优势,纸质媒体应进一步探索刊网互动、先网后刊的运作模式,而网络媒体在发挥短平快优势外,要增加对外报道深度,提升对外报道效果。

「注释」

①《法国不支持将中国与雷诺间谍案进行关联》,欧洲时报,http://www.oushinet. com/172-2794-105116.aspx

②郑若麟,《拒绝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欧洲时报http://www.oushinet.com/182-2714-208302.aspx

③郑若麟,《从法国媒体的“政治正确”说开去》,《同舟共进》200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法国
在法国过国庆节
法国(三)
法国(二)
法国(一)
莫奈《睡莲》[法国]
敬隐渔著译在法国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在法国“随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