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

2013-04-29俞新天

对外传播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文化

俞新天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核心价值观,同时又在对外政策部分中以“精神”概括了中国对外价值观。本文认为,这两者构成了中国价值观体系,不仅以文化精神领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对于多样文化激荡的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价值精髓,解决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始终困惑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以及文化继承性与文化现代化的矛盾。中国对外价值观的提出则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创举,体现学习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态度。中国应当进一步推动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并且通过广泛的文化对话,使其成为人类共创共享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核心价值观:兼收东西,传承升华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不是说过去中国从无价值观,而是特指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价值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屡经曲折,它也影响到中国人对于价值观的探索。苏联式计划经济基本上否定了个人自由自主,极左思潮的干扰更将极端平均主义推向极致,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一些人被“拜金主义”所侵蚀,对现代化的追求也被一些人误解为远离中华文化传统……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建立中国价值观体系,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上升,各国政府和人民要求和期待中国真正成为大国强国。然而,中国价值观的欠缺造成了遗憾。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未建立完整的明确的价值观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现在,十八大报告完整明确地提出了中国价值观体系,弥补了这一缺憾。从长远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文化价值观的精神支撑,必然显示既能体现人类文明共性又具有中国文化个性的价值观的力量。十八大报告正如万里长征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中国核心價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包含了国家目标、社会进步和个人道德三个层次。以分层次方式提出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是独特的尝试,不仅能帮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当代中国,而且本身就具有国际意义。

中国核心价值观融合东西文化精髓,较好地解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较好地解决文化传统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对解决困惑中国人一百多年的“古今中外”问题,具有世界性启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虽然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都有表现,但是西方社会首先对它们进行了现代化的提炼,适应和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这些价值观既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化根源和特色,又成为人类文明成果。

但是,中国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价值观,并不意味赞同“普世价值观”的说法。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哲学上的普遍适用性,因此才能被广泛地传播和根据各地情况而吸收。“普世价值观”却以宗教性的“普世”把它们神圣化,似乎可以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等实际情况,放之四海而皆准,更有甚者将其模式化输出,强加于人,谁不遵从就被打作另类。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只有西方价值观才是“普世”的,其余的文化都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这是披上“普世价值观”外衣的西方文化中心论,不仅在全世界受到抵制,而且也遭到欧美有识之士的批判。

同时,中国核心价值观又包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精华,例如和谐、文明、诚信、敬业、友善等。“以和为贵”、“以信立本”、“止于至善”,这些价值观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而且有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渊源和解释。不能说西方文化中没有这些价值观的因素,但却不是其核心价值观。中国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又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升华和提炼。传统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和”,必须通过“克己复礼”来达到,而“礼”是尊卑有别的封建等级社会的一整套思想、制度和礼仪。我们今天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则是在法治基础上的公民平等,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大团结,是先富帮助后富的共同富裕,也是关怀照顾弱势群体的友爱大家庭。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以“文明教化”为万世基业。但是,今天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强国,既要创造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更重要的是,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就要使全民族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焕发出文化创新的勃勃生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与目前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文化中心论、文化原教旨主义根本不同。

中国核心价值观在东西文化上兼收并蓄,在古今关系上传承升华,不仅给世界展现了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走向社会进步、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面貌,打破某些势力和传媒对中国的妖魔化,而且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文化典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过被西方殖民的经历,在文化价值观问题上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困境,这实际上是一道世界难题。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较好地破解了难题,大多数国家仍在苦苦求索之中。在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中,少数上层精英接受西方教育,认同西方价值观;但民众仍住茅屋,刀耕火种,相信万物有灵和巫术,在国内造成了价值观的分裂。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较早也较成功进行改革和现代化的国家,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未被欧盟接纳和受到伊斯兰思潮的影响,国内价值观分歧加剧。在那些内部价值观对立和对外文化冲突的国家,最易出现极端主义甚至恐怖主义。中国以文化现代化和文化融合的途径解开价值观难题,尽管仍有待于深入和实践,但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必定会给发展中国家以启迪。

二、中国对外价值观:内外有别,独具特色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虽然报告没有直接使用对外价值观概念,但它们实质上属于价值观范畴。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所主张的原则、精神和宗旨,就是中国的对外价值观。综合十八大报告,可以把它概括为二十个字: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和平发展。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在国际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许多人把西方的一些做法视为当然。西方国家一贯把自己的价值观说成“普世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不可能提出尊重别国文化的对外价值观。中国专门提出对外价值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

中国的创新在于,首先,它顺应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包容差异性,提倡互相学习借鉴,分享经验教训,开辟共同发展的最佳路径。尽管每个国家的内部面临着社会的多元性,但毕竟有着历史、地理、血缘、文化、经济的密切联系,并且具有对于同一国家的认同。因此每个国家的人民在多元化基础上享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但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应对国际体系中两百多个国家和实体,每个都与本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情况大相径庭,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差异更加悬殊。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单地以本国的价值观为尺度去衡量其他国家的情况,难免要出现误解和“教师爷”式的错误。中国对外价值观中的包容互鉴并非只是消极地宽容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是热情地赞赏各民族文化的财富,积极地主张互相学习借鉴,以便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前景。

其次,内外有别的特点来源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体验。西方国家并不区分对内和对外价值观,与它们的历史经验有关。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民族争得了反殖民主义的胜利,西方国家承认了联合国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倡议,但是西方仍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西方中心论”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她的历史经验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并且现在也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避免重蹈西方国家覆辙。中国区分对内与对外价值观,不仅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而且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自主选择权,最大限度地包容各国的差异性,提倡互相学习借鉴,为合作共赢奠定文化和心理基础。

再次,内外有别的特点反映了世界新趋势,即全球化把世界联系得更紧密,对外政策的重要性比以往大为提升。人们过去经常说,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突飞猛进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世界之外。应该说仅把外交视为内政的延伸只有部分正确性,今天,对外政策对于内政的影响已经显者增强。所有的组织都有内、外逻辑差异,国家也不例外。对外政策的目的自然偏重于国家利益与国内政治,但任何决策者都不会将此视为简单的选择。一些国内利益和价值只能在国际上通过合作和共同达成的规则才能实现。可以断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越高,对外政策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对外价值观的意义就越明显。

最后,中国提出对外价值观在世界大国中具有独特性,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文化关系中的创新之举。正如前文所述,欧美大国基本上将西方文化价值观视为“普世价值观”,因此其对内对外价值观是一样的,尽管它们在很多时候都使用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中国对外价值观的提出是对外战略的优势,不仅宣示自己的主张,而且践行这些价值观,有助提高中国的形象,对其他新兴经济大国也能有所启发。相信包容互鉴的中国对外价值观最终能受到世界大多数人民更大的欢迎。

三、中国价值观体系的完善、践行与传播

十八大报告直接提出了中国核心价值观,又间接点出了中国对外价值观,这两者一内一外,一显一隐,共同构成了中国价值观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模糊不清的中国价值观体系问题,在广泛的社会争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给出了答案。然而,官方提出中国价值观体系,还只是培育、践行与传播中国价值观体系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这一伟大使命,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价值观体系的内涵,针对中国人民的思想状况和世界人民的猜疑误解,进一步阐释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对外价值观,使其更加丰富深刻,形成完整的體系。

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对外价值观的许多价值使用同样的概念,例如平等、民主、公正等;有一些则完全不同,如对外价值观的“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在核心价值观中是没有的。为了将核心价值观与对外价值观构成整体,必须建立其间的联系,揭示其内在逻辑。众所周知,国内社会的公民个人平等与国际体系的国家平等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国内的民主制度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亦如此。尽管其精神有一致性,但如果将两者简单地相提并论,一定会大谬不然。至于对外价值观中提到的价值观如“合作共赢”,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目标价值观和个人道德价值观“爱国”又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杜维明所写的,全球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美国化,它迫使人们改变“我们/他们”或“非此即彼”的思路。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中的传统纽带并非是被动的限制因素,而是积极的资源。因此传统纽带必须变化,必须培养对人类家庭的归属感。中国对外价值观应当进一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意识,使中国人的认识更上层楼。

其次,必须在中国人民中培育中国价值观,使他们衷心接受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指导自己工作、生活和言行的准则,认同和支持对外价值观,帮助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人民支持和践行中国价值观,其国际意义至关重要。培育文化价值观认同,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最有效的先是影响精英,然后才能扩展到整个社会。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一段时间以来的价值观的混乱,恰恰是因为价值观的缺位所造成的。必须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向人民宣讲中国价值观,使其深入人心,广泛流行。要充分肯定中国价值观的正确性、普遍性和国内外意义,让中国人民为此而自豪。还要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树立先进典范,以感人故事打动人心,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传播中国价值观。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使价值观认同成为社会的主流共识,指导人们的行动,在平时提供个人与集体行为的惯例和判断,在发生冲突时帮助消除矛盾,进行整合。

最后,应当主动积极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观与对外价值观。相信在平等互惠、包容互鉴的双向交流中,世界人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国价值观,并且共同建立人类共享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必须引入实践的检验标准,让人类共享价值观指导更多的国际合作。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文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