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野下领导人公共外交策略分析

2013-04-29连小童

对外传播 2013年9期
关键词:领导人外交跨文化

连小童

北京时间2012年2月13日至17日,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广泛接触美国各界人士,出席有关经贸、人文、地方交流活动,还特意拜访了艾奥瓦州27年的老友,访问农场,观看NBA等,这些活动都属于领导人公共外交的范畴。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传播理论、公共外交理论为理论依托,运用文本分析法,对2012年习近平访美的相关文本(主要是新闻文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跨文化视野下领导人的公共外交策略。

“浸入式”外交——诉诸接近性

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文化冰山模式”(The iceberg analogy of culture)是著名的文化传播模式之一,由跨文化传播学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Hall,1976)提出。该模式认为,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小部分的、显而易见的文化,如行为(behavior)。第二个层次是在水面以下的,隐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如信念(beliefs)。第三个层次是处于冰山最下面的,隐藏最深的文化,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value and thought patterns)。①文化冰山模式表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存在着挑战,如何深入到隐性、深层次的他文化之中,是跨文化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习近平在访美之行中多次与民众互动,他的公共外交策略就充分运用了接近性原则和文化冰山模式。习近平诉诸接近性,进行角色设定,深入到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次,本文称之为“浸入式”外交。

1.老友角色,“浸入”美国家庭文化。家庭观是美国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家庭文化是美国文化的基础。“在美国,民主、自我保护和亲密的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价值观”。②

早在27年前,习近平就曾以一名县级干部的身份访问美国艾奥瓦州,住在普通美国家庭里,这给了习近平再次访问美国时展现个人魅力提供了绝佳机会。习近平以“老友”的身份与老朋友们举行家庭聚会,深入美国家庭文化。在这里,习近平不再是与民众保持距离的中国领导人,而是美国普通家庭的好友,与美国老友促膝交谈。

习近平与老友聚会,通过寻常的话语和轻松的氛围,展现了习近平和善、个性的一面。没有乏味的政治言论,没有刻意的说教煽动,只有深入人心的亲切友善,这正是公共外交的独到之处(参见表1)。“无拘无束的朋友会面,恰恰是公共外交最具震撼力的境界。马斯卡廷的‘聚会外交将是一个经典案例,很可能会成为以后美国人在认识中国人时自然而然浮现出的形象”。③

2.“农民”角色,“浸入”美国农业文化。习近平另外另一个接近性的运用是设定“农民”角色,“浸入”美国农业文化。习近平访问农场时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农民”,而且很“内行”。一方面是交流上的内行。习近平坐在金伯利旁边,问了很多问题:“你们的储粮周期一般有多长?”“如何控制粮食储存的温度,是通风还是熏蒸?”习近平还问“农忙时需要几个人……这台收割机需要几个人操作……购买这些农机设备,银行提供贷款吗……怎样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大量的玉米秸秆你们怎样实现再利用……?”④另一方面习近平身体力行,显示其操作上的内行。习近平在农场主夫妇陪同下,参观和实际操作了农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用具。习近平在参观之余还登上拖拉机,亲自驾驶。

习近平的“农民”角色还体现在赠送礼物上。习近平向农场主赠送了三件礼物。一个农具陶瓷罐,上面写着“家和万事兴”,送给农场主金伯利;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织锦,中间绣着一个“福”字,是为他的太太准备的;还有一个大熊猫毛绒玩具,送给小金伯利。陶瓷馆是典型的中国农具,中国传统上用它来盛粮食,也代表了丰收的美好祝愿。而带“福”字的织锦代表了对农业丰收的祈福。这些礼物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显示出习近平对礼物的精心挑选,对自己“农民”身份的认同与展示。

习近平还通过强调自己“农民”身份,突出他与农民的特殊感情,与民众拉近距离。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致辞时提到:“我曾在中国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还当过一村之长,我在中国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等省市任职时也都领导或分管过农业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⑤他经常说到文革期间,他在陕西一个叫梁家河小村子插队落户,每天都下地干农活。

3.球迷角色,“浸入”美国体育文化。美国人喜欢运动。上至总统、议员,下至青年、儿童都将体育娱乐作为其主要的休闲方式。篮球就起源于美国,是美国最流行的球类运动之一,代表了美国的体育文化。而习近平诉诸接近性的又一策略是变身为球迷,观看NBA。

习近平观看了湖人队与太阳队的比赛。洛杉矶市市长维拉莱戈萨赠予习近平一件印有习近平名字的湖人队球衣。习近平和体育明星亲密互动,与前湖人队球星魔术师約翰逊和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会面,他还获赠一双科比亲笔签名球鞋。

习近平是第一个现场观看NBA比赛的中国领导人。对此,美国媒体给予极高的评价。《华尔街日报》2月19日文章《习近平美国之行展现随和的形象》评论到,“习近平观看NBA比赛是他展现一个更加和蔼、亲近、友好的领导人公共形象的尝试之一。这是一个精心的安排,与邓小平在美国戴牛仔帽有异曲同工之妙”。《外交政策》杂志也评论到,“美国公众喜欢亲近的、易接触的领导人。习近平出现在斯台普斯球馆是习近平软实力外交的一小步,这会对减少中美彼此的猜疑、减少分歧和差异发生巨大作用,尤其是减少中国政治领导人的神秘和难以理解”。⑥

做球迷要做的“专业”。我们仔细观察可发现,习近平在观看NBA时没有系领带,而衬衫的第一个扣子也开着。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这体现了习近平接近美国非正式文化的风格。“北美人倾向于非正式的、坦率地对待别人。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避免使用正式的行为举止、头衔、表示敬重和礼节的礼仪”。⑦牛仔帽是一个符号,随意的穿着也是一个符号,习近平通过这个符号向外界传递了重要的信号:在这种场合着装的随意显得习近平随和,入乡随俗。

“借势传播”——借助大众媒体和精英人士

公共外交不仅需要行为实施者主动创造机会,而且需要借助一些机会。传播学上把借助其他事物进行传播的方法称为“借势传播”。习近平在访美之行中一方面借助了美国大众媒体的“势”,另一方面借助了美国精英人士的“势”。

习近平此次访美之行充分运用了美国媒体,“借势传播”,提前造势,阐述政治意图和外交理念。一是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专访。习近平对美国正式访问前夕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就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合作、两国地方和人民交往、中美在亚太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地区及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等提问作了回答。⑧习近平在专访中特别针对美国民众表达两国地方和人民交往对中美关系的意义。二是在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习近平访美的宣传片。美中友好协会于2012年2月14日上午7点到次日凌晨1点每隔五分钟一次在纽约时报广场巨型屏幕上滚动播放“美中友谊,见证历史”30 秒钟的短片,向美国公众介绍中国。播出的影像包含1985年习近平访美时与美国友人一起参加中国学生活动的照片等。

此外,一些国际关系学者和专家作为精英人士在媒体上发表对习近平访美之行的分析和评论。精英人士由于对国际关系和习近平有深入的研究而成为权威,起“舆论领袖”的作用。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向广大民众介绍、分析、评价习近平,构建习近平形象,影响民意。

这些精英人士中有政府官员、有专家学者,有专栏作家。他们的共同点是与习近平有过直接接触,或对习近平有深入研究。这些人对习近平的评价可以归结为“熟悉美国”、“善于尝试”、“自信”、“睿智”、“亲近”、“真诚”、“积极互动”等(参见表2)。他们对习近平的评价通过大众传媒到达更广大的受众,其直接效果是受众更加了解习近平是怎样的一个领导人,对习近平有更好的印象;间接效果是美国民众对中国有更好的印象,对中美关系更加有信心。

从政治经贸到文化体育,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恰好串起了中美两国大国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竞合关系。从软实力角度来讲,习近平的公共外交行为成功的“浸入”美国文化和价值观,以美国人惯常的方式赢得美国人民的心,这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習近平“浸入”美国文化的方式是不断变化自己的身份,而不仅仅是以一位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出现,这使得习近平的外交形象更加立体。“这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有血有肉的,多形象多视角的亲民形象”。⑨

习近平访美之行是中国公共外交史上的经典案例,必然会给中国领导人公共外交的实践留下许多启迪和借鉴。领导人公共外交的对象是他国的民众,而国家间的文化渊源和背景大有不同,这对跨文化公共外交提出严峻的挑战。领导人要影响他文化的受众,原则之一就是“浸入”他文化之中,最高境界是“浸入”他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层面,最好的公共外交策略就是诉诸接近性,这样的公共外交才能做到“润物无声”,直达外国民众的心灵。

「注释」

①见Edward T. Hall. Beyond culture. Garden City, N.Y.: Anchor Press, 1976.

②[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47页。

③赵可金,《习近平会友如邓小平戴牛仔帽》,新闻晚报,2012-2-17第26版。

④习近平在农场交流详见杜尚泽 吴成良,《 早春二月访农家——记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艾奥瓦州参观金伯利农场》[N]. 人民日报,2012-2-19(03).

⑤致辞内容见William Wan. Chinese leader talks soybeans and trade deals in visit to Iowa [N] Washingtonpost. February 17, 2012 . Friday. A section; Pg. A12.

⑥Damien Ma. Mr. Xi goes to L.A.: A Lin-Lin diplomatic overture? Foreign Policy. 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⑦[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65页。

⑧关于习近平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的英文全文参见Transcript of answers on U.S.-China relations. Washingtonpost. February 13, 2012 Monday. A section; Pg. A10.

⑨吴旭,《习近平访美“立体外交”树立大国形象》,凤凰卫视,2012-2-1:.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jinpingfangmei/content-1/ detail_2012_02/18/12608276_0.shtml.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领导人外交跨文化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