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冲突·创生

2013-04-29葛楠

关键词:闵行挑战现状

葛楠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异域文化的理解需求和融合需求日益增强,在客观上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国际化要求。然而,目前相关的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推进策略。基于此,我对闵行区的基础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闵行 基础教育国际化 现状 挑战 对策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异域文化的理解需求和融合需求日益增强,在客观上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国际化要求。然而,目前相关的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推进策略。基于此,我对闵行区的基础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1 多元共生——闵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

闵行区作为上海市城区拓展区,由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外籍人士来此工作和居住,教育国际化型态最早在这里出现。古美、虹桥、龙柏地区,很多韩国人和日本人选择在此居住,很多人选择到附近公办学校随班就读;在华漕地区,则先后出现了上海美国学校、上海英国学校等6所国际学校。发展到今天,闵行区在校就读的外籍学生10015人(含港、澳、台籍学生),现有国际学校7所(含台商子女学校1所),2所中外合作办学幼儿园,还有开设国际部或国际班的协和双语、复旦万科等6所民办学校。此外,闵行区公办学校中有65所中小学、46所幼儿园招收了外籍(含港、澳、台)学生随班就读。下面做详细分析。

1.1 闵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型态 一是国际学校模式。是指以华漕地区为代表的由国际人士举办的招收外籍人士子女的国际学校(如上海美国学校、上海英国学校等)。招生对象仅限于外籍和港澳台学生,为外籍人士子女提供国别课程、国际通行课程的教育服务,目前由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直接管理。二是国际部模式。是指以“协和教育集团”为代表的民办学校,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按照学生的需求开设国际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中外文化融合教育。三是随班就读模式。外籍学生根据生活社区,到相应公办学校接受完整的中国课程教育。闵行区金汇实验学校、金汇高中是市教委批准的首批具有招收外籍学生资格的公办学校。四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由中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办,既可以招收国内的学生,也可以招收外籍学生。以三之三幼儿园和维多利亚幼儿园为代表。五是公办学校中外籍学生独立编班模式。学校为接受中国教育、准备参加中国高考且人数较为集中的外籍学生单独设班,目前只有金汇高中在实施。

1.2 国际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主要有四種基本类型的国际课程。一是直接引国别课程。此类型主要集中在国际学校,如美国学校直接采用美国某个州课程和教材,英国学校则采用英国的课程和教材,学生毕业后直接回本国接受高等教育。二是引入IB课程、ICE英国国家课程等国际通行课程。受众主要是中国各年龄段的学生,高中毕业后通过国际课程考试进入国外大学就读。三是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国际课程。如复旦万科将上海课程与西方综合主题的探究性课程融合,形成国际教育校本课程。除国际学校外,其它学校的国际课程教师分两部分,其一为外籍教师,其二为中方专职双语教师,主要集中于民办学校。目前这些学校长期聘用的外籍教师总数不超过90人,中方专职双语教师与之相当,有较大缺口。

2 冲突缺位——闵行基础教育国际化面临挑战

挑战一:现有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资源无法满足旺盛的需求。国际视野和国际化工作能力是今后人才竞争力的重要素质,所以出国或者在国内接受国际课程开始变热,国际化教育需求日益旺盛。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好,常住外籍人士激增,上海2011年一年增长数就接近10万人。客观上有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与这些旺盛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基础教育国际化体量相差很多。

挑战二:文化冲突制约着国际化元素的生长和发展。在上海就业和学习的外籍人士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分别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外,在教育观上亦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已经采取了中外教育实践融合的民办学校,也面临着文化冲突的威胁。

挑战三:现有制度没有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成

有效支撑。教育制度往往落后于教育实践。所以当基础教育国际化还是新事物的时候,很多时候其发展必然会受到旧制度掣肘或得不到支撑。协和双语学校、复旦万科学校反映的最大问题是从事国际课程教学的中方和外方师资专业发展以及管理问题。一方面由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很多的自主权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闵行区教育总量迅速扩张,教育行政部门难以抽出更多精力进行教育国际化规划。

3 创生融合——闵行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3.1 寻找生长点,创生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新空间 首先要创建规划发展圈,完善空间布局。结合闵行区狭长地形以及经济发展规划,我认为要结合闵行区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找出新的生长点,并围绕这些点建设成为“圈”。如可围绕上海紫竹国际教育中心和星河湾高档小区引入优质国际学校或教育机构,建设2-3个专门招收外籍学生(主要对象为海归子女)的国际学校。按照闵行区的现有规划,目前至少可以规划五个“圈”——华漕国际基础教育圈、虹桥/七宝国际基础教育圈、马桥国际基础教育圈、紫竹国际基础教育圈、浦江国际基础教育圈。“圈”的概念是个广义的概念,并非指单一的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学校,而是带有一定社区性质的概念,即围绕这些学校的特点提取相应的国际化元素,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这些圈以2-3所学校为核心,在功能上有所错位,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又兼顾不同的市场需求,避免恶性竞争。其次是创生和丰富国际课程体系,扩大受众层面。目前,闵行区一些民办学校在不同的学段开设了IB、A-LEVEL、AP、加拿大BC等国际课程,分别引导学生走向不同的出国留学途径。今后还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其它国际课程(或课程培训)如PGA、SAT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再次要创建制度支持体系,弥补“缺位”现象。目前来看,至少可以在如下方面努力,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难题:①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开办国际课程的认证标准,对现有和新设的国际课程进行准入审核和认证;②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国际课程评估标准,定期对相关课程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③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国际课程的教师入职标准,探索建立国际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稳定教师队伍。

3.2 加强面上理解与互动,推进深层次融合 首先要打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结合目前区域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①将国际理解教育打造为特色的区本课程。借鉴浦东福山路外国语小学、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等经验,在海派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将多元的国际概况和风貌凝结为特色课程,选择试点学校开设实施并完善。②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基础课程里。结合基础型课程改革理念,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分别融入到学科课程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其次要开展深度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素养不仅来自于教育,更来自于实践。邀请更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到闵行,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直观的感受。如汇香江活动、济州岛国际青少年论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与境外学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多层面的互访活动。开展这些活动一定要有深度,要和当地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更多了解和接触异域文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再次要搭建区域学校间互动平台。建立互动平台,可以给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与相互分享提供机会。如建立区域国际教育校长联席会议制,推动校际国际教育交流深入持续展开;搭建区域国际教育资质认定平台,由有经验的国际化学校管理者、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共同构成专业认定咨询小组,提供国际课程引入认定、国际教师资质认定等服务;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数据库:包括国际学生数据库、外籍教师数据库以及国际教育成果监测数据库等,为科学系统地规划区域内国际化发展提供信息保证。

总体来看,闵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如果可以着紧用力,抓住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机会,作好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整体发展规划,就可以获得非常难得的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机会,更好满足人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美、英、日的经验[J].中小学管理,2012(2):13-14.

[3]周满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3年(01):18-19.

猜你喜欢

闵行挑战现状
奇妙的蛋壳
闵行博物馆之旅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叽咕乐挑战
闵行的大数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