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

2013-04-29冯阿军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表演预习质疑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两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文言文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博大精深,意蕴深厚,仿佛一块硕果累累的玉米地。站在地头,它一望无边,密密的枝叶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只要学生稍不注意就会被“玉米叶”拉伤。

【关键词】预习;质疑;表演;吟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两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文言文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博大精深,意蕴深厚,仿佛一块硕果累累的玉米地。站在地头,它一望无边,密密的枝叶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只要学生稍不注意就会被“玉米叶”拉伤。

如何引领学生轻松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高效教学呢?我开始了一段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改革尝试。

一、预习导航,开辟小径

文言文教学一直高耗低能的原因,和学生预习不实有密切关系。虽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但学生只是浮光掠影地读那么两遍左右,这对于教学收效甚微。

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有限,很难容下文言文丰富的底蕴。因此文言文的高效必须从课前开始,从预习抓起。文言文玉米地里繁密的枝叶应是文言词汇。那么预习就以此为突破口。

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字音障碍,尤其关注通假字和多音字的字音,为正确地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寻觅难以理解的词语,把这些词语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待课堂提问。

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尝试疏通句意,试探自己的译读水平,把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书中标注,等候课堂发问。

当然,预习的内容不止这些,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也是必须的。学生通过扎实的预习后,课堂上面对“庞大的玉米地”,心里不会过分惶恐。因为他们已经探寻出一条通往胜利彼岸的小径。

二、问题探究,大辟学路

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不好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文言文的课堂应是充满“疑和问”的课堂,让学生在“大疑”中“大悟”,“小疑”中“小悟,”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把疑作为一条主线,课堂在轻松自在的问题探究中度过。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情境导入后,板书课题,随即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思考片刻,便“问上心头”。“作者为什么夜游承天寺?”“作者为什么去承天寺,而不是其他地方?”“作者和谁夜游?”……我把学生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读书寻觅答案。班内书声琅琅,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三分钟后,纷纷有学生举手。果然,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找到了答案,完全摆脱了老师的传授。这是第一疑,针对文题质疑。

第二步解決预习时的字、词、句障碍。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用的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面对庞大的文言词汇,学生未学已心先累。其实对于初中同学来说,文言词汇并非一片空白。他们的头脑中已有一些相关的文言知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预习时不会的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大胆提出困惑,鼓励学生来解惑。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第二疑,针对文言词汇质疑。

第三步是在学生完全扫清文字障碍的情况下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质疑。这是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必由之路。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学生在避免了被“玉米叶”拉伤后,前行的脚步迅速加快,学路大开。我再次让他们潜入文本,探寻未知,进而摘下这块玉米地上的“玉米”。学生细细“探寻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纷纷出炉。“念无与为乐者”中“乐”具体指什么?“怀民亦未寝”,“亦”说明了什么?“相与步于中庭,”他俩会说些什么?“闲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苏轼在赏月时心情会有变化吗?”……班内再次掀起探究的高潮。

三、表演激趣,快乐前行

学生对有趣的东西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提高文言文的趣味性,是引导学生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的捷径。其实初中文言文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作品,如果课堂教学加入表演的元素,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化解学习时的压力。

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把表演带入文言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挖掘出文字之外的知识。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渔人访问桃源这一环节,我是让学生表演出来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理解了内容,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独特想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把课堂推向高潮,成为记忆中一抹绚烂的色彩。

在教学《咏雪》一文时,全班同学都是演员,共同和谢太傅“讲论文义。”我扮演谢太傅,引领学生们“咏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文本,课后个个意犹未尽。

四、诵读吟咏,收获“玉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在《送安敦落第诗》中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吟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接触任何一篇文言文,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把诵读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目标,我是这样做的——(1)教师率先会背,起榜样作用;(2)创设情境,把音乐带入课堂,发挥配乐朗读的作用;(3)教授诵读方法,授之以渔,降低背诵难度;(3)开展诵读比赛,利用竞争,激发背诵动力。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时,就架接了一条通向文本的桥梁。留在记忆深处的文言知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这不正是文言文玉米地里最大最美的“玉米”吗?

回首走过的道路,我猛然发现:其实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并不难。关键在于老师的巧妙引导,在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虽然穿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最终收获的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它将永远保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等待发芽的时机,创造意外的惊喜,即厚积薄发。文言文这块玉米地,大家共同努力穿行吧!

作者简介:冯阿军(1980-),女,江苏省睢宁县张圩中学,中教一级。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表演预习质疑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