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尊重差异

2013-04-29龙伟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思想品德笔者

龙伟行

差异化教学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方向和教育理念,也是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此理论提出,教育教学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开展有差异的教学。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性在差异化教学中是关键。如何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思想品德课程的差异化渗透,实施差异化教学,挖掘学生的差异化资源一直是笔者在苦苦思考的问题。为此,现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探析,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推动和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本身存在有个性化的内在机制,教育者要首先能够尊重其个体差异性,而后发现并发展其差异性,深入挖掘其差异化的资源,达到最终教育成长的本质目标。但在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知识,是否能够背诵答题,而对学生是否发展个性,是否获得个体化差异发展根本毫不在意。如果长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不单单会影响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更加会影响到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为此笔者提倡差异化教学,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不同理解入手,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差异化管理和教育。

何谓分类别分层次?是不是分成差生和优等生呢?其实不然。分类不是要给学生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而是通过分类,实现学生接受能力、价值观渗透的层次定位,其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案。

(一)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的差异化

根据学生的基础性差异,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不同理解层次入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分好类别层次后,教师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的制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对思想品德教育获得新的认识和提高,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興趣。比如在讲《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课时,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意愿,在教学目标上明确分层类别(如图表)。

具体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使其对科技和教育有深刻认识;二是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笔者将教学目标明确以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案。如让一部分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意愿与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收集、整理、讲述一些有关科教兴国的人物故事,以及收集科教兴国的视频资料等等。通过这些较为简单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基础比较好、学习意愿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有积极探索兴趣的学生,则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如对科教兴国的新闻、事迹进行收集并点评,撰写科教兴国小论文,探索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及如何为科教兴国作贡献等等。通过这些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案,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差异化

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实践力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将会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要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例如,笔者在组织九年级第二单元的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时,要求学生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两个主题,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制作一幅图片,并在图片上写上自己的旁白和理解。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学生对于“新农村建设”最为了解,也最感兴趣,学生交上来的图片作品,涉及“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的自然也最多。但从学生写在“新农村建设”图片上的旁白与理解来看,学生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意义、作用等的理解与认识是千差万别的。有学生认为,“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有学生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有几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受益于新农村建设最多,全家人由危房搬进了政府为他们建造的全新小洋房,他们则大声欢呼:“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针对这种差异性,笔者并没有用说教味十足的腔调对学生进行施教,把笔者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展开大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述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释放自己,让他们分析和交流自己的不同理解。在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在讨论中,让学生分享获得自主探究成果的喜悦。

二、挖掘生本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差异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是一种负担,一种遗憾,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

(一)将思想品德课堂当作是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平台

根据差异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要从四个环节入手,首先是形成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意向,然后激发其意愿使其参与其中,而后让其实现意义建构,最终获得个体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本资源入手,将学生当作丰富的思想资源来挖掘和开发。

传统模式中,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自己的演讲台,教材中的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出现了学生不会思考,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而这正是当今教育的问题所在。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将思想品德课堂当作是培养初中生自我发现的平台,给学生机会锻炼,影响学生的成长。基于此,笔者提出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设计情境模式,让学生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思路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思考一些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和现实,而后教师进行评析和点拨。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从学科上来讲,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从知识的关键字眼进行讲解,即使面向全體学生开展教学,也会收效甚微。因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肤浅,他们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深意。如果换一种做法,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观察和验证某一个思想品德观点,让学生睁开自己内在体验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那么思想品德的某个观点将会立刻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通过生活场景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既要培养学生能力,又要发掘学生潜力,这种要求既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笔者在进行《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新课讲授时,先出示两张幽默、形象的漫画,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给社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困难?人口多、增长快的特点会给我国带来哪些不良影响?……通过活动设计和学生的自我判断,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刻性。

三、加强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差异化迁移应用

众所周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迁移与拓展,是以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双基”培养十分重要。重视“双基”教学,其目的不能仅仅停留知识层面,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这就要加强拓展延伸,促进学生的差异化迁移应用。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模式就是先从教材内容入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如在讲《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通过课件播放歌曲《读书郎》,并提出问题:这小二郎是不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学生?但他也有害怕和担心,他到底在害怕什么,担心什么呢?造成这种担心和害怕的原因是什么?进入九年级,跟七、八年级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示不理智处理学习压力带来的危害,笔者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子网络等,加深学生的印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步步深入,层层展开思维,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都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让每个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高效学习,掌握人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搞一刀切,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实际出发,立足综合实践的教育目标,有效保证知识的迁移。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思想品德笔者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