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配角
2013-04-29任海杰
任海杰
认识徐奇,是一种水到渠成。观赏歌剧,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戏中的主角。近十多年来,上海歌剧舞台上的一位“常任配角”却引起了我的注目,他就是上海歌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男低音歌唱家徐奇。已记不清看过他多少次的舞台演唱了,这些年只要上海歌剧院上演歌剧,或在上海舞台上演中外合作的歌剧,其中经常会有徐奇,有时他甚至在一出戏中分别饰演几个角色,俨然是配角中的“主角”。他演唱的角色虽然才短短的几句唱词,在台上露面的时间也有限,但其独具特色的音色、音质,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相当出挑,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今年年初他在威尔第《弄臣》中饰演蒙泰罗内伯爵,第一幕出场一开口即声如洪钟,震慑全场。第二幕蒙泰罗内被抬着押送到监狱时,徐奇居然横躺着还能发声洪亮,显示其深厚的唱功,精彩的表现赢得广泛一致的好评,这对一位配角演员来说,殊为难得。因为表现出色,徐奇还多次受香港、澳门以及欧洲等多家歌剧院的邀请,前往饰演歌剧中的角色,而且角色的分量也逐渐加重,比如有一次他在香港歌剧院与法国尼斯歌剧院合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分别饰演了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和维罗纳亲王。
徐奇给我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非常好学。平时在音乐会现场,我经常会见到他,他总是边听边琢磨分析台上歌唱家的特长,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以致用。他还经常参加大师班,每次报名,几乎都成为年龄最大的学员。有时因为超龄,不能正式参加大师班,他就前去旁听学习,一有机会就上去亮嗓子唱一首。有一次居然被大师破例邀请参加第二天的学员汇报音乐会,显示出他超强的难能可贵的求知欲,这在专业歌剧演员中是不多见的。曾指导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的法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杜玛·卡特琳娜曾对徐奇说:“世界各国各大歌剧院我都走遍,国际上最优秀的男低音我差不多都听他们唱过,你的声音一点不比他们差,我相信你可以唱到70岁。”
为了对业务精益求精,徐奇平时加强自学意大利语和法语,有一次到了意大利,他借问路和与意大利同行聊天的机会,坚持用意大利语对话。2008年,徐奇在意大利演出期间,只身一人在小城特莱维索(Treviso)的酒吧里,与一群素不相识的意大利人聊得非常投机。热情好客的意大利人兴奋得连酒钱也不要,非要听徐奇现场演唱。2006年和2008年,徐奇两度赴法国排练和演出法国歌剧《采珠人》,他坚持用法语对话。当时法方的导演、也是歌剧院的院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对徐奇大加赞赏,称徐奇饰演的虽是反面角色,但却是剧组里最受欢迎的人。
由此可见,徐奇之所以能常年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不断取得进步,是与他谦虚好学分不开的。
道路曲折 矢志不渝
徐奇的成长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其间充满曲折。他并非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是中国拳坛的名宿),自幼受喜爱体育和音乐的舅舅的影响,热爱歌唱。1981年高中毕业后,徐奇进了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技工学校,毕业后工作两年。他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当歌唱家的理想一直在召唤着他。从1985年至1987年,他连续报考全国著名的高等音乐院校,终于在1987年以专业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上师大毕业,徐奇先在上南中学当了两年音乐老师,随后考进当时的上海乐团合唱团(后来这个合唱团与上海歌剧院合并,就成为现在的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之后他跟随了著名声乐教育家张仁清教授学习,得到她的精心栽培和提携,老师对徐奇严格的要求让他对艺术更加严谨。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百忙之中也对他进行悉心指导,他在艺术上有了不断的提高。徐奇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园丁对我的栽培,也离不开舞台的实践锻炼。”
上海歌剧院合唱团藏龙卧虎,其水准在全国名列前茅,就是拿到国际上,也完全有得一比。徐奇出色的嗓音渐渐引起关注,从合唱团的普通一员,成为男低音声部的骨干,后又开始在歌剧中饰演角色。1997年,有一位担任威尔士国家歌剧院院长的卡迪夫评委来上海选拔参赛选手,他在听了大量选手的演唱后,只留下徐奇和一名女中音,进行辅导,成为上海赛区的入选者。他非常欣赏徐奇的嗓音,说:“Yourvoice is very beautifull!(你的音色相当漂亮!)”遗憾的是,用徐奇的话来说:“最后只差一口气。”
1999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出的威尔第《茶花女》,徐奇在其中扮演侯爵。这是徐奇第一次正式在歌剧中饰演角色,即获好评。2000年,韩国首尔艺术中心节目部经理一行前来上海选拔歌剧《托斯卡》的演员,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初出茅庐的徐奇和著名美籍华裔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受邀前往韩国首尔。当时首尔艺术中心的上层在考察了徐奇的艺术功力后,决定请他在《托斯卡》中饰演斯卡尔皮亚。斯卡尔皮亚是《托斯卡》中的第二主角。对演员的舞台要求非常高,即便在世界范围,能演好这个角色的演员也不多。当时刚出道的徐奇以前从没碰过这个角色,一时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底,婉言谢绝了主办方,改演戏中的配角安杰洛蒂。现在想来,徐奇失去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他当年主演了这个角色,现在的一切就“今非昔比”了。对徐奇的评价其实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几年后,香港著名导演卢景文在上海排练歌剧《贾尼·斯基基》,对徐奇的声音大加赞赏,以至于在排练歌剧《唐卡洛斯》中,坚持要让徐奇饰演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个修士角色。其理由是:徐奇的声音有威力,有爆发力,更有杀气,有特色。并对歌剧院的领导说,唱歌剧就要有这样的声音质地,希望以后要重用他,多用他,用好他。当晚的演出中,许多人还以为这个角色是位老外。还有人以为徐奇演唱时用了电声扩音——声音这么饱满,穿透力这么强,作为一个配角,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了。
多年来,徐奇共饰演了中外歌剧中近30个配角,有的配角还饰演了多次,这在国内歌剧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2007年时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他还多次参加比赛,获得佳绩,如2003年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上海选拔赛进入前三名,并入围全国总决赛;2009年荣获国际艺术家声乐比赛第一名;第40届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第二名:2010年荣获第一届国际歌剧比赛二等奖。
尝试主角 期待未来
虽然演了这么多配角(男低音在舞台上本来就以配角为多),徐奇的心中一直想尝试着当一回主角,他确实也具备这样的实力。2013年4月20日,他终于第一次实现了这个夙愿。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作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活动之一,徐奇在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啊!中国的土地——男低音歌唱家徐奇独唱音乐会”。
这场演唱会早在2012年11月就已安排,没想到进入2013年的4月后,上海歌剧院的演出非常繁忙,影响了徐奇与钢琴伴奏李迪迪的排练合成进度。他们只得在演出排练的间隙进行合作,时间非常紧张。就在演唱会的当天上午,徐奇还在歌剧院排练即将赴杭州演出的《茶花女》,所以,当他晚上匆匆赶到演出场地后,身体状态难免会受到影响。好在徐奇已积累了多年的舞台实践,凭借丰富的经验,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值得纪念的独唱音乐会首秀。
演唱会上,徐奇共演唱了四组14首歌曲(另加一首返场曲),内容丰富,既有中外歌曲、民歌,又有歌剧咏叹调,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徐奇的演唱实力。
第一组的4首是: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嘎俄丽泰》,河北民歌《红彩妹妹》。这4首歌曲,徐奇风格的把握比较到位,演唱充满情感。也许是他近来比较疲劳,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唱,状态还没有调节好,有几处低音的闭合完成得不是很完美。
第二组的3首是:贝多芬《在这幽暗的坟墓里》,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徐奇沉郁浑厚的音色在贝多芬《在这幽暗的坟墓里》得到充分发挥,充满深情的《伏尔加船夫曲》持续长音更是赢得满堂喝彩。
中场休息后的第三组4首是:贺敬之等词、马可等曲的《杨白劳》,田汉词、聂耳曲的《码头工人之歌》,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的《嘉陵江上》,孙忠明词、陶思耀曲的《啊!中国的土地》。与第一组的中国歌曲相比,徐奇的这组表现更为出色,激情洋溢,气贯长虹,现场的感染力达到高潮!感觉他已使出了浑身的劲,有些担心他的后续。
果然,当女嘉宾演唱完两首歌曲后,徐奇再度上台,一开口,就听出他的嗓音有些沙哑了。最后一组3首都是西洋歌剧中的著名唱段,分量很重: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中的“破碎的心”,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谣言诽谤”,古诺《浮士德》中的“魔鬼小夜曲”。徐奇边讲解边演唱,对普及歌剧、便于听众理解,产生了很好的互动效果。他说话时嗓音沙哑,演唱时却能基本发挥正常,再次证明了他科学发声的功底。
整台音乐会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台风正,气质好。声音佳,演唱充满自信、充满激情,富有较强的现场感染力。第一场独唱音乐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相当不容易的。相信徐奇经过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今后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今年5月底,上海歌剧院上演了三场普契尼的《托斯卡》,徐奇与中国三大男高音同台,在戏中饰演安杰洛蒂。这已是他第六次演唱这个角色了。
什么时候,徐奇能演唱一回歌剧中的主角呢?我们拭目以待。因为徐奇已具备这样的实力。现在最重要的是,给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