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王军
王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它涉及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将引起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因材实教
《新课标》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绝对权威,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要么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处于无序状态。针对这种现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种思想: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通过巧妙导入和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理想》时,我这样设问:同学们,理想是什么呢?理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是理想是有翅膀的,如果你认定了它,那么他就会带着你去实现的。”接着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谈起了自己的理想,兴致非常高昂。又如我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又感悟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你在生活遇到过那些困难?你又是怎样做的,当你战胜困难时,你想过着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学生听完若有所思,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课文。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校在初一和初二分别举行了“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辩论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能力,使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有了很大提高。最后,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教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望无际的沙漠的图片。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为此而惊叹不已。接着再展示“魔鬼的海”和“鸣沙”,让学生从感官上先了解沙漠,从而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在学习《观舞记》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片段,调动学生情绪,交流感受,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临结束时又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让学生比较两种舞蹈的不同。通过以上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时间
新课程强调要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而新教材具有知识量大、难点多、要求高等特点,在实践中则面临着课时紧张,难于操作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在目前教学环境下,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科目上,语文生存空间小,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语文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己能力。因此早读在做好预习复习,背诵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外,要求学生利用更多时间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学习选读材料内容,并做读书笔记,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且为减少了讲读课文的内容,节省了时间。其次是把研究性学习、必修课本中的“探究梳理”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把必修课本后的“探究梳理”和“名著导读”设置成研究性学习的话题,让学生在假期自主探究,查阅资料,并以文本形式结题。同时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时,把“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中的问题作为专题讲解。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而且把课本容量进行了缩减,能在短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内容只有六册书,而新课标既有必修内容也有选修内容,容量非常大,如何跳出传统教学的怪圈,打破“填鸭式”、“念经式”、“满堂灌”的旧模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情景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的课文依然分为讲读和自读两大类,每个单元的课文也都由这两类构成。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可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更强调单元的整体性教学,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我们整体把握的重点就在这类诗歌表现形式的变化上。二是把讲读课文当作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范本,一般琢磨得比较细,再如第一单元,我们重点讲析第二课的《雨巷》。在反重朗读的基础上,主要讲析如何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想像意境,感受真情来鉴赏新诗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将加星号的自读课文放到课外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再借鉴讲读课的鉴赏方式,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就此完成这课的学习任务。
四.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教育界也有一句教学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和学生拉近距离,学生不再“仰视”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课堂中尽量提倡学生走上讲台,提倡学生交流讨论,提倡学生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教师要坚持做到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疙瘩;想画就画,画出正解解法。哪怕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教师都应发挥主导作用,在错误中发现闪光点,纠正错误,在错误中成长。学生才不用害怕因为说错而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了,在如此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学得更快乐了,也最容易迸发创新的火花。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五.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基础不同,参差不齐,要区别对待。我们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因“教材”施教和因“学生”施教。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我们坚信:“清风明月应有价,不信东风唤不回”,语文课堂定能从根本上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龙岗区坂田新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