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3-04-29覃丽云
覃丽云
【关键词】思想品德 发散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93-01
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索,得出具有创新性的可能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宽松、愉悦、民主的氛围是激活学生发散思维的催化剂。那么,怎样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课堂氛围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往往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反应迅速、积极性高、情感共鸣强,极易实现思维发散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使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教师可以采用“价值引领,互动生成”的模式,摒弃“满堂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恰当的训练形式。适当的发散题型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可采用一表多填、一图多解、一事多理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的内容,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领导、国家性质等多方面予以分析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促使其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选取恰当的发散点。教师应善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情感结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使其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热点密切联系起来;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以应用和延伸,寻找与其相关的发散点等。例如,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发射成功的原因、意义、影响等角度深入挖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这样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的运用,还培育了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竞争环境,调动学生思维
教育学研究表明,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合理组织竞赛,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其思维闸门。例如,讲授“保护环境”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分组竞赛,将全班分为3个小组(普通居民组、政府官员组、科研人员组),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列出当前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保护环境的方法,并提出环保的合理化建议。由于竞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发言,在合作探究中开阔了思路,发散了思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日常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组成宣传队,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志愿者活动,落实环保行动;禁止乱砍滥伐,大力种花植草、植树造林,净化、美化环境;加强执法,加大对污染环境的单位或个人的惩处力度;科技创新,用环保产品取代不环保的产品……这种充满竞争的课堂,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课堂。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维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的求知过程变成自主探索、思维创新的过程,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1.注重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扩展生活空间,丰富生活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教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科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体验环节——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要求学生将4公斤重的沙袋绑在肚子上,通过体验上下床、睡觉、系鞋带、上下楼、洗衣服等活动,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不易和艰辛,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强调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可以帮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丰富情感,形成发散思维。例如,讲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科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布置了课前任务:(1)设计调查表,调查本校同学的上网情况(包括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内容、上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2)汇总调研结果,归纳总结上网的利弊;(3)写倡议书,倡导文明上网;(4)就网络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们通过采访同学、暗访网吧、查阅资料等方式顺利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上交流看法和感想,展示调研成果,提出了很多具有创造性的设想和建议。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营造良好氛围、创设竞争环境、组织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