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需把握三个方面

2013-04-29邱勤江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文教学

邱勤江

【关键词】文本细读 教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54-01

文本细读强调抓住细节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地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没有目标和重点的探究,而应该是一种正确、深入、富有创意的细读,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对文本细读呢?

一、抓住细节描写,领悟人物形象

在课文中,细节描写是指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描绘和生动地刻画,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最后的姿势》时,教师对照课文阅读原文段展开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师:你从文中发现谭老师的动作有什么变化?

生:从“双手撑在课桌上”变成“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师:谭老师“双手撑在课桌上”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他想用身体保护学生,给学生留出安全的空间。

师:后来“趴在课桌上”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他支撑不住水泥楼板的重量,所以趴下了。

师:从“撑”到“趴”,这个动作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谭老师用生命为四个学生撑起生存的希望,他的精神感动了我。

上述教学片段紧紧围绕谭千秋老师从“撑”到“趴”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对比“撑”与“趴”的动作,深刻体会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挽救学生的感人事迹,丰满了人物的形象。

二、抓住矛盾处,研究人物的心理

不少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会用到一些看起来很矛盾的语句,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看似矛盾的地方进行细读,对促进文本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体会文中对肖邦的言行举止的细致刻画,如:“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师:课文写肖邦“回头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你认为他的这个行为说明他在想什么呢?

生:肖邦在想“亲爱的祖国,我很舍不得离开您”。

师:肖邦舍不得离开,但又疾驰而去,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生:肖邦的离开是逼不得已的,而他只是暂时离开罢了。

师:肖邦疾驰而去时,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亲爱的祖国,我一定会用音乐与你们一起战斗,赶走侵略者。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肖邦行为的矛盾成因,加深了对肖邦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在这个细读文本矛盾处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加深了与文本的对话,进而领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抓住精彩语句,品味人物内涵

富有人物个性特点、内涵丰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写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特征,因此,紧扣文本语言精彩处进行细致推敲也是细读文本的关键。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文,可重点对哈尔威的语言描写展开教学,如:“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从哈尔威船长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1:先放救生艇。

生2:妇女先走。

生3:60个人必须全都救出去。

师: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1个。

师:60和61,从这两个数字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把船上乘客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船长。

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哈尔威船长简短的语言进行细读,再比较数字60和61,从而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人。这段语言细节描写,把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刻画得十分丰满,有血有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细读文本,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抓住文本细节描写,如人物动作细节、前后矛盾處、语言描写等,让学生进行细致的品读,探究其中的丰富内涵,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等要求,从而获取语文学习的乐趣。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