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13-04-29张培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教材教材内容高中历史

张培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新课改在我国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实行,对于我们高中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我更是感触颇深,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内容的编排上,新教材变化非常大,主要表现在:新教材由原来的通史编排模式改编为现在的专题编排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历史知识以专题的形式作了内容上的整合,避免了之前的高中历史看似又把初中历史学习了一遍的现象。教材在每一专题的编排内容上中心主题明确,知识点突出。在编排结构上有层次、多样化。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更宽了,同时也加强了历史深度学习。当然教材的变化也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也是随着学生成长在接受事物时由简到难的必然过程,避免了因重复学习简单知识而带来的枯燥。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矛盾。

1.学生的基础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产生的矛盾。就历史而言,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初中的历史知识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专题史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很好的初中历史基础。但是一些学生的情况截然相反,所以就出现了“反复讲了好几遍,学生做题还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没有基础就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含义,就算勉强背下了也会很快忘记。

2.教学任务重、教学有限的时间与教学内容容量大产生的矛盾。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且主线不突出。很多知识跨度很大,知识容量多,如果教师把教材内容展开让学生对每一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会有教学时间不够长的尴尬局面发生。

3.每个专题的内容安排充实合理,专题间的衔接和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出现的矛盾。我们在学习课本的每一专题的内容中,会感觉每一专题的内容安排十分合理,而且每一专题内部都有一条非常明显的主线。只要能认清主线,再把专题中的每一课内容加以充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接受课本内容也比较容易。但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衔接出现了断层。专题彼此之间的内容前后好像失去了联系。除了由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再到世界之外,好像就没有别的联系了。

面对教学中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措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承认的是这是老话重提,但学习兴趣我们不能不说它是人们学习的最大动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随机应变。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的量,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讲到难掌握枯燥的内容时,在课下教师就要做好应对的准备,不要拘泥于课本的内容。

2.不要拘泥于新教材的专题模式。既然我们意识到了新教材在专题的设置上缺乏了历史宏观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把新旧教材相结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可以用旧教材的相关内容把知识概括、简化,使重点更突出。毕竟教材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大刀阔斧地进行高中历史内容的改革。所以新旧教材的历史内容我们可以相互借鉴。

3.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重复教学”。我们和一个人只见过一面我们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甚至是相貌,但是如果反复见面我们不但能记住他,还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他。同样的道理,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重复记忆。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也要坚持重复教学,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遇到和之前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一定要提到,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同时也帮助学生做好了新旧知识的链接。

总之,新课改后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渐适应新教材,教学效果才能越来越好。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教材内容高中历史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