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发散性思维

2013-04-29肖仁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多角度审题题目

肖仁华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写作是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在知识上的丰富和生活上的感悟。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不断创新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表现出了最本质的思维特征——创新,即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怎样避免作文内容上的撞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创设环境,尊重个性

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作文的发散性思维,首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条件,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施展,并逐渐对作文创新产生兴趣。

二、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全方位地来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这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构思作文之初,教师要让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打开思路,做出最佳选择。围绕作文题目,做思维辐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事物点、线、面的限制,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如: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社会意义,从小事中挖掘深刻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并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性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同时,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还要要求他们在平时注重扩大阅读面,扩大见闻,沉淀文化底蕴,为作文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技巧

当前中学生写作文,常常是千文一面,平淡乏味。其实,同一个题目,可以衍生出千千万万篇作文。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技高一筹呢?

1.鼓励学生多角度审题。多角度审题,即在指导学生作文审题时,提出审题要素,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深入而灵活审视题目的内容、要求,审清题目的范围、体裁,提示题目的意义、重点等。引导学生找出内涵,指点学生领悟题目蕴含着的新意和深义以及比喻义或引申义,帮助学生发现特点,找出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思维审题的变通性,领悟灵活性等等。

2.引导学生多侧面立意。多侧面立意,即立出新意,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不落俗套地确定积极、富有新意的中心,突出创意,使作文蕴含一定的创新成分,显出新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思维的观察敏锐性,立意新颖性的特点。

四、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过早地规范学生的思维,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气。如:有些教师只给学生讲构思、讲立意、讲篇章结构的规则,要求学生研读规矩,认为这样可以在考试中得高分。而这种做法恰恰扼杀了学生写作的激情,凝固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惧心理。

炊烟不一定是袅袅的,落日不一定是残缺的,古诗有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狭小的学业天地之中,而应该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与人生大舞台;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在创新活动中学会发散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火花,产生优秀的创新佳作,从而最终造就创新性的人格。

总之,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我们教师要逐步打破当前教学模式的清规戒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应付考试,还能应付未来社会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初中部)

猜你喜欢

多角度审题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