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在腿,病在腰:莫被腰椎迷惑了
2013-04-29贺石生
贺石生
刘先生是不折不扣的“中年成功男”,目睹了圈子里的朋友因大量进食膏粱美酒又缺乏运动,一个个五十岁不到就惹上了“三高症”,甚至还有几位因冠心病发作而装上了支架,心中惕然。哪怕生意再繁忙、应酬再多,他都坚持每周两次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周末只要得空,就会陪着家人去郊外远足、爬山……
充足的运动消耗了多余的热量,刘先生一直保持着健美的体形,因而自我感觉良好。但最近几个月来,他总是感到两条大腿不时疼痛,感觉像腿上的“筋”被吊着一样。起先他以为是运动量过大,但有意降低了运动强度后,症状不仅没有改善,似乎还有所加重。去医院骨科就诊,医生给他拍了双侧腿部的X光片,结果无显著异常,刘先生悬着的心放下了。然而医生却建议他再去拍腰椎的X光片,若有必要恐怕还要做CT或磁共振。刘先生开始不以为然,认为是医生想多开检查。医生的一番解释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腿痛竟然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作祟,不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上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首发症状是下肢放射性疼痛,多先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当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由于腹内压力增大而使腿痛更加剧烈。
为什么上述腿痛症状与腰椎疾病脱不了干系呢?这就要从人体解剖结构上寻找原因了。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的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为粗大的一根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一路“翻山越岭、蜿蜒下行”,一直延伸到足部。它的起始部位,正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由于年龄增长、长期负重、长时间姿势不当(久伏案、久坐电脑前、久驾车)等原因,原本拥有弹性、作为椎骨间“缓冲垫片”的椎间盘会因变形而膨出甚至脱出,从而对穿行于椎间孔的坐骨神经造成压迫,下肢疼痛的症状正是由此而来。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牵引、理疗、服用药物等保守疗法,可以有效控制乃至消除症状。但少数症状较重、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果断接受手术,将变形、膨出、脱位的椎间盘切除,消除其对神经的压迫,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在腰部开一条长长的刀口,充分暴露病灶部位,不仅失血多、损伤大、恢复慢,术后患者腰部将留下一条令人惊悚的“蜈蚣”。如今成熟应用于临床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有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的弊端。术中医生从患者背部外侧传入一根穿刺针,扩展后插入椎间孔镜,借助于电视显示屏准确地切除并取出“病灶”。手术仅需40分钟,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切口无需缝合,只要用“创口贴”一贴即可。术后患者即刻感到腰腿痛症状消失,2小时即可下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