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体味课堂的乐趣
2013-04-29陈玲
陈玲
这里的参与,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行为。正是有了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的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过程才实现了教学实践观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所追求的目标是: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问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他们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其中参与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正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情境性、过程性、差异性和群体性,还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时间和体验的机会等。从英语教学来讲,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的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肢体活动或教辅用具等将学生带入一个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关爱尊重,无所畏惧,从而在课堂上积极活动、踊跃参与。如,在7B Unit 3“Finding Your Way” 中教turn left,turn right,cross the street时,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律动舞蹈的动作,让全班一起舞动起来,再用多媒体投影出时下很流行的各种style,学生不欢乐都不行,哪个会不想参加呢?卢梭在他的《爱弥尔》里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一旦被激发,一切就皆有可能。
二、明确各阶段目的,促进课堂参与
一堂课有它的总目标,但不同的时间段、内容段也有不同的分目标。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所以学生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学的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学,也就很难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更谈不上参与课堂了。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不妨作一些尝试去改变。如在教Reading时,有泛读的目标,有精读的目标,单词和词组的要求是四会要求,有些句子又有语法上的目标。像8A Unit 4“Wild Animals”的Reading中就涉及“主将从现”的语法知识,同样这一课时还有保护动物的情感目标。学生一一明确了各个目标之后就会主动思考、有的放矢,既强化了他们的阶段注意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整理能力等。我们在检查提问时就会人人争当参与先锋了。
三、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讨论,促进课堂参与
提问是引发学生参与的常用策略。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对不同对象进行提问。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参与。讨论也能使学生迅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只要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话题,加以一定的引导、启发,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了。当然,无论是提问还是讨论,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会用激励的语言增强学生信心,切忌苛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提问:“What actions can we take to protect the nature?”或组织讨论“ways to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natural disasters”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环境、生命安全等紧密相连,且易于学生组织语言,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的。
四、正确使用教学评价,感受成功参与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用的鼓励学生的方法就是表扬。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吝表扬。表扬可以是面部表情:一个温柔的微笑,一束赞许的目光,一种期待的神情,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表扬也可以是口语表达,哪怕一句简单的“Excellent!”也能让学生收获喜悦。表扬还可以是肢体语言:拍拍肩膀、点头示意,学生自会感知到肯定的讯息。只是,表扬时我们还要注意几点:表扬要具体,表扬要及时,表扬要有度,表扬要避免夸张等。这样才是有效的表扬。有些时候,我们给予学生的评价也许不是肯定的,但只要充分尊重学生,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措辞和运用好评价的策略,学生也一定是乐于接受的。因为,无论是哪种评价,他们都会感觉受到了重视,体味到了参与的乐趣。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我深以为是。
参考文献
[1]刘爱福. 实施参与式教学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35).
[2]郭伟英.营造英语教学氛围的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3).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