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交与学生学习主动权策略思考
2013-04-29王谕
王谕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可以说应运而生且层出不穷。但有些模式只是更更名儿,未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习的思维方法也不尽科学。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课堂模式的建构,不值得我们去提倡,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之科学态度的换位模式则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努力做到这一点呢?
一、交与学生诵读权,在诵读中达到润泽学生生命的效果
现在很多语文课堂中完全失去了学生的朗读甚至诵读。课堂上多以播放朗读全文的录音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学生没有自己去朗读课文的机会。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语文教学。其一,学生不能从关键语段的朗读中获得感受。读与悟严重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在某些方面难以领悟、感知课文的情感和思想。其二,学生不能提高朗读水平。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快速又准确地把握文本,进而掌控文本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提倡让学生“心驰其间,神游其中”。无论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是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内涵,学生只有在努力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感悟出来,也只有通过读才能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获得认同,产生共鸣。
二、交与学生探究权,让探究达到丰富学生头脑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这个具体目标,告诉我们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其根本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也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拥有真正探究的权利。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还没有真正使用到他们的探究权,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探究鉴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当是考试中的标准答案在作祟。我们生怕学生自主探究的感悟与考试的标准答案有距离,所以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探究权。经过平时与学生谈心交流发现,学生对此是极厌恶的,无论是学有余力还是学有差异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能自主探究。由此,语文教学必须把探究权真正交给学生。比如,在探究《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翁是谁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则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对小说的主人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于勒,有的则认为是菲利浦夫妇,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持这些观点的具体看法,学生在交流时说得有板有眼。
三、交与学生合作权,让合作达到健全学生身心的效果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合作还未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由于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形式简单理解为同位之间抑或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显得比较狭隘,再者合作组织的建立比较随便,一般多是左右前后的方位组织形式,没有将学生的潜质因素作为建立合作小组的标准,随之而来的则是合作学习的低效应,有时还会出现负效应。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合作权,通过合作产生探究学习的正能量,教师要交与学生合作权。首先要优化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充分考虑学生合作学习的情感因素。其次要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最好作为小组中的一个成员,这堂课参与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那堂课参与另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使小组成员的合作产生最优化的效果,又能随时掌握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能力以及在合作中的表现,随机矫正其行为,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