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究
2013-04-29韩莉莉
韩莉莉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于人文教育的概念还比较混乱,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精神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方法教育。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实际,笔者认为,人文教育应该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人文教育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人文话题,充满了人文精神。这既是同一文化过去和现在联系的基础,也是文化和文化之间建立沟通渠道的条件。人文教育就是对这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升华和发展。
第二,人文教育是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个人身心的需要。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人文教育重视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真善美融合的健全人格。人文教育的理想是实现人性的完整。
第三,人文教育具有关怀性质。人文教育体现的人文关怀包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关怀。人文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人类的前途。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人文教育的人性理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这种理念应该被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在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语文知识,敷衍地完成工作,学生也不能只顾着学习和考试,不关心社会时事,而是要真正发现高中语文学科自身的内在价值,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才能把握基本方向。人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给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理性对待科学,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谋取幸福是科学的价值核心。
2. 高中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在高中时期心理变化波动大,心理具有动荡性、不平衡性、前瞻性、进取性、自主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在高中阶段恰当地实施人文教育,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有助于解决他们心理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人文教育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人文教育提供一种理解性、开放性、体验性的教育情境,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人文教育的积极价值
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家长的频繁催促与高度的期望使学生的思想包袱更加沉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将人文教育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更好地把我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人文教育的对策
1.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我国长久以来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发展缓慢,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关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实施教育改革时,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人文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2. 建立人文化课堂
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师、轻学生的现象。教师严格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不允许学生做出任何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想被机械的教科书束缚,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人文教育要求学校开设人文化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关心、尊重学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进步,不受体制的约束。
人文教育是顺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产生的,我们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力推广和实行人文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