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情感教育
2013-04-29王娟娟
王娟娟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美好情感的经典佳作,如何运用这些课文在教学中提升情感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美好的情感养料,滋养心灵,提升品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传递情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渗透自己的情感,散发出较强的感染力,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解读课文,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脉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将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感染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品读课文的欲望,调动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泰戈尔诗三首》时,开课我运用了这样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讲述:“同学们,文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盛开着文学之花,在那灿烂的花朵中,处处都可以寻觅到我们成长的足迹。在印度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用清新、活泼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优美的诗句,走进童年的美好梦境……”伴随着我充满情感的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描绘,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二、深入解读文章情感,提升情感教育实效
综观初中语文课本,散文和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是因为其中蕴含了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营造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氛围,使学生在真实情感的体验中获得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1.在导入中融入情感
在导入中融入情感,可以为一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导语的设计要朴实、真诚、直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促使学生主动地走入文章丰富的情感意境中,感受情感之真、情感之美、情感之纯。
比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我深情地讲述:“同学们听着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母亲的身影是否走进了你的脑海中?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每一个儿女都是在这种伟大的爱的呵护下成长。回忆母亲总能唤起我们珍藏在心灵深处的太多感动,关于母爱的文字也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我的母亲》。”这样的导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内心,以情促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在情节的解读中引发情感
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情节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接受美好、真诚的情感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
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中几个关于“背影”的情节,和学生分析讲述,让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并抓住父亲去买橘子,爬上月台的重点情节,通过父亲疼爱儿子这一主题,对“望父买橘的背影”作了深入的解析,让学生深深体会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感受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中感受到亲情血浓于水,亲情的无私与博大,由此引导学生去回忆、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
3.在品读关键语句中感受情感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感动的语句,并进行反复品读,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自由空间,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我要求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最感动的语句来反复品读,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出情感。学生很快找出了“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等语句。有的学生通过认真品读,认为母亲“倚着”说明她已经有点累了,等儿子等了很久,“倚着”刻画出母亲的专注;“黯淡”则折射出这位母亲的内心所隐含的创伤,她爱儿子,却因为离异不能和儿子经常在一起;“热切”则表现出母亲见到儿子时,难抑激动之情。学生通过这样的品读,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越来越近,内心的情感得到不断的升华。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情感教育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感情体验等设计情感教育的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营造发展学生情感的氛围,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只有如此,情感教育才能花香四溢,颐养身心。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