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方法教育探析

2013-04-29刘玉贺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物理教材探究

刘玉贺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应研究怎样“教好”,也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相应的研究方法、明确其逻辑关系、认识其重要作用、熟悉其一般途径。这一点,也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根据相关教育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物理实验法、观察比较法、复杂问题简单法、比值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理论推理法、等效代替法、发现法、掌握学习法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非要将这些方法的名称与相关术语告知学生,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并理解其基本含义,对于学生未来的物理学习,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方法教育

八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在《献给同学们》之序言中,介绍教材的主要特点时即说:“注重将科学研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这一表述,至少有两点含义:第一,学生的物理学习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第二,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习探究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将学生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放在一起表述,充分说明了二者的紧密关联。换言之,脱离了物理知识的物理研究方法,犹如空中楼阁,失去其存在基础;而没有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的物理知识,则犹如散砖烂瓦,毫无意义。所以,物理研究方法要以物理知识为基础,物理知识要以物理研究方法为纽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善于挖掘教材,寻求知识与方法的最佳结合点,一边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一边渗透方法教育。

渗透物理研究方法教育,应体现在具体的认知过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把认知过程的点点面面全面、充分而合理地展示、呈现,学生才能够科学地把握到科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提出角度,注意到其解决方法的科学性,进而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认真研究其形成过程,以认知规律为指导,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以“密度”概念的引入为例,给学生一些体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小正方体,通过测量,使学生悟出一个物质的特殊性质,即“体积相同时,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进而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有必要引入新的知识——以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达物质的新的特性,由此,密度概念产生。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密度是不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测量,进而通过计算得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量的转化,且是等效转化,并未改变事物的效果。教师不必明确向学生说明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代替法,但事实上却渗透了关于这种方法的教育。

二、在讲解物理学史中,渗透方法教育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既记载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记载了科学家进行物理研究的方法。虽然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也没有大量的时间来讲述物理学史,但结合教材内容,抓住典型事例,将科学家在创造性劳动中所采用的相关研究方法告诉学生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方法论的重要性连科学家自己也不否认,巴甫洛夫就说过“方法远比成果价值更大”一类的话。而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结合重要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开展物理教学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第七章第一节在教学“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即采用了这一研究方法。教材以学生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导入,随之即提出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学生的物理前概念相呼应,似乎一切均是自然正确。紧随其后,教材又出示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及其理想实验推演过程,实际也是对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的质疑,从而将学生置身于一对矛盾之中,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材引入这段物理学史中的公案,并非仅仅是为开展后面的新课程做学习导入,也包含有让学生认识到伽利略之所以敢于质疑、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此前已进行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教材并无明确、简略的文字谈及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适时穿插必要的说明,“观察——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在物理学史上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加深对物理学习与研究方法的理解也是一种熏陶。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个缩影。所以,通过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也是物理方法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到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验仪器(包括构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指导。这种方法指导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例如,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如下方法论教育:1.平衡原理,即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计指示数字停止变化即为被测物体稳度;2.转化原理,被测物体温度变化转化为温度计内液柱变化;3.放大原理,温度计内径很小,便于观察其变化。

也可以是某一常用研究方法的指导。例如,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即突出起主要作用的性质或条件,忽略其他,以使问题得到简单、优化处理。具体如研究光的传播时,直接把光看成是有方向的直线,而忽略其颜色、强弱等次要因素;研究原子结构时,直接将其看成是球形模型,忽略电荷电性与数量,等等。

总之,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教学物理研究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不教”,“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以,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物理教材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