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
2013-04-29李丽霞
李丽霞
在新课程教学中,地理教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教材整合的程度密切挂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只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但教材仍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大胆地进行教材整合,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有效、合理的课程资源。
一、把握理念,用好教材
1.重组教材,理顺内在逻辑关系。教材中有的章节涉及知识点较多,如果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内在逻辑关系没有理顺的话,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混乱。有时教师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同一框题中教材资源前后出现的次序,学生心目中的疑问即迎刃而解。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这节课的“人地关系”是难点,但教材中却把学生较易理解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分类和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放在之后。若能先从学生已知的、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入手,引导归纳出环境问题两种类型,再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最后引导到人地关系上。这样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为有效。同时教师对教材的重组也鼓舞了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的意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这样在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地贯彻和落实。
2.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要走出这个困局,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删减,以强化主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用两张典型的图片可以说明问题,就没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图片都用上;如果有更易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例子,就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城市交通。如果学生已经了解了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该课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又较远,就可以舍弃。
3.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博取众家之长。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在这种局面下,教材并不完全是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和内容划分而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各有特色。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如关于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上,相同点是:都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是:分析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人教版主要从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及其区位因素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中图版主要从原材料、运输、市场、劳动力、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湘教版集中分析了运输、土地、集聚三大因素。同样,关于工业的地域联系、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几个不同版本教材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样。教师应该以本地教材为主,吸收其他版本的精华。
二、先呈地理现象,后现地理原因
先呈地理现象,后现地理原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沿着知识主干到分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深入而细致分析。例如,呈现地理现象:“越往山上爬,气温越低,尽管山下的气温超过20度了,山里却也就10度的样子。好在郑裕出发时有所准备,看着瑟瑟发抖的两个女孩,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两件滑雪衫,把郑莹的递给她自己,而郑裕那件颇大的,却递给了宋逸雯‘我的,凑合着穿吧,山里冷。”(摘自小说《重生演义》)然后进行教学探究:
第一步,描述地理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二步,联系相关知识得出初步结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对气温的影响,应当是地面辐射的能量影响大些。
第三步,深入探究分析。为什么距离太阳近,得到的热量不多?地面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还是地球内能呢?由太阳辐射光谱图了解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短波辐射),而地球近地面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水汽和二氧化碳气等它们对短波辐射吸收作用很弱,所以大气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另一方面,地面吸收了大量的穿透云层的太阳辐射而增温,产生能量较弱的地面长波辐射,它们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气等吸收,大气增温较大。因此,近地面的大气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而是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四步,延伸拓展。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的削弱形式及影响因素,大气逆辐射及其保温作用,全球热量平衡与温室效应。这样,学生有条不稳地把“大气的热力过程”这节本来非常繁杂的内容有效掌握了。
三、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就地理学科的特性而言,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人,适合以计算机技术来表现及传递给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远距立即互动传输等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可结合多媒体的图文及影像来延伸、拓展地理教材,无论是区域地理,还是自然地理或者人文地理等各种内容的素材,如今均能通过计算机以更好、更有效率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学生。比如,网络中的旅游资源介绍丰富多彩,利用网上的旅游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教材内容,提升了学习成效。
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才能使高中地理学习更顺利。高中地理课程不是区域地理,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形成的区域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和能力应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与巩固。因此,教师有时也要适当补充初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在一个区域的背景下更好地讨论和学习地理问题。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