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

2013-04-29龙传佳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

龙传佳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人际交流活动是大学生社会活动的基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有同学、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其中,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中之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之间的同学交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的因素。我国多年的教育模式从小学就开始抑制学生的某些能力,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包括品行、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这样就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正确认识。

另外,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误区。他们常常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还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

当代大学生渴望交友,但是一些心理问题成为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障碍。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交际面变窄,在网络上的一些新闻和图片会对那些意志力较差、辨别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迫切性和开放性、平等性与不平衡性、广泛性与时代性、情绪表现不稳定性等。

其中,迫切性和开放性表现为多数大学生远离故土,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因此,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开放性则表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并不局限于班级、院系之间,他们还能走出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广泛的交流;平等性和不平衡性表现为大学生由于年龄相仿、知识结构相差不大,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活动有着人格平等的特征,但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优越感和自卑感的不平衡性;广泛性是指大学生的交往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在网络上进行交友、表达情感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非常喜爱的人际交往方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往往表现得不够稳定。当意愿得到满足时,他们欢欣呼跃,而一旦出现失意或者挫折时,就可能表现得灰心丧气,情绪低落。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1.个人主义盛行

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往往只考虑个人的感受,不顾及他人的意愿,我行我素,个人主义非常明显。

2.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大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社交工具,比如QQ、微信、微博等。这些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交平台是当今大学生青睐的交友方式。但是他们往往沉溺于与网友的交流,而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的交流。这就导致他们不屑与人交往,甚至独来独往,融入不到集体当中。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更多的与周围真实世界交往的机会,一旦他们回到现实世界,就会感觉到无所适从,缺乏交流的意识与经验。

3.部分学生比较功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在社会浮躁、功利大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难免出现功利的心态。他们在交友的过程中,过多的考虑利益是否能够实现,这样就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蒙上了非常浓厚的功利色彩。这对大学生的正常交往是有负面影响的。

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的增加,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有自卑心理。现在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都与金钱挂钩,同学之间相互请客吃饭、玩耍,并且还有相互攀比的心理,这就导致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处于劣势,并且把自己封闭起来,越来越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形成恶性循环。

4.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技巧

由于大学阶段的课程安排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对学生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因此,当代大学生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所以,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普遍偏弱,不懂得用什么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不能有效处理好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对策

1.坚持交往的原则

交往的原则一般包括真诚相待、宽容、互帮互助等。其中,真诚是人们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纽带,以诚相待才能使人与人彼此信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又缺少社会经验,因此,以真诚对待同学是非常关键的。大学生应实事求是,不吹嘘,不浮夸,既不在背后诋毁他人,也不要当面阿谀奉承,心口一致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

同时,大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进行合理的换位思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做到善解人意。尽量做到以

宽阔的胸襟面对同学,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要宽宏大量。当同学出现错误时,要给他人道歉改正的机会,不咄咄逼人。

此外,大学生还要做到互帮互助。能够成为同学也是一种缘分,而这种缘分还会伴随大学生的一生。所以,当其他同学有困难时,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善意地帮助其他同学,当自己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形成这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关系,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2.留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刚进学校时,或者和新同学刚认识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仪态和谈吐,尽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这个最初的印象建立之后,再来维护和加深彼此的友谊。因为第一印象好了,会使同学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自己有良好的评价。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不好印象,甚至不能成功。塑造自己的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提升个人的魅力,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内在修养,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3.学会沟通技巧

主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包括对话的技巧、聆听他人的技巧及含蓄委婉的技巧等。对话是大学生与同学沟通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因此,注意和同学的谈话技巧是非常关键的。谈话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说话的内容,还与交谈的方式关系巨大。当与别人进行对话时,既要考虑到是否是对方感兴趣的,又要便于对方理解,并且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谈话过程能够畅通地进行下去,并且非常有利于谈话双方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聆听他人谈话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事实也证明,越是善于聆听的人,人际关系就越融洽。聆听就是要做到与他人谈话时耐心、虚心、会心。切忌在他人講话时插言,这样对他人非常不尊重,也不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含蓄委婉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它能够顾及他人的自尊心,不会使他人难堪,在谈话过程中,要做到有亲切感,委婉得体。

总之,大学生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能我行我素,并且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做到谦虚、真诚、有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廖志鸿.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05):50-51.

[2]吴燕华.宿舍人际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切入点[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65-68.

[3]董朝宗.和谐校园视觉下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110-112.

[4]郑卫国,郑宇星.人际交往分析及运用艺术[J].领导艺术,2010,(08):123-124.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图书馆的人际关系构建的探讨
对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改善和教学氛围改革的探讨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