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思考
2013-04-29刘顺
刘顺
摘 要: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一行到新加坡教学教法研修班培训后的一些思考,为兄弟院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013年8月21日至8月31日,学院组织了赴新加坡的“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教学教法研修班”专业培训,笔者非常荣幸地参加。整个考察学习让人感慨万千、干劲倍增,不仅仅因为新加坡是发达国家、有着繁荣的商业经济,更感受到新加坡整个教育体系的优越、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及雄厚的师资力量。10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去了南洋理工大学、共和国理工学院及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交流学习。现将学习情况做一总结。
一、新加坡校园环境
不管是南洋理工大学还是南洋理工学院,校园环境非常优美、整洁,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场所。新加坡面积很小,学校整体设计精巧,依地形而建,自然景观和建筑物融为一体,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将美丽景致尽收眼底,并顺利到达目的地。
印象深刻的是南洋理工学院,面积仅440亩,容纳16000余人,有歌剧院、游泳池、标准足球场地、各种舞台等。学校文化很浓厚,在长廊的墙壁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被放在最显眼位置,学生作品展示随处可见,各种活动照片琳琅满目,是学校各方面生活的展示窗口,長廊是学生每天必经之地,学生会时时感受到一种向上的激励和鼓舞;学院内任何地方均可免费无线上网;在教室外面的走廊安装着笔记本电脑台,有电源插座和网线接口,让在教室外面等待的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电脑;教师办公室的外面有为等待教师的学生提供休息的桌椅;学校内的各种指示标识清晰、简洁、明了;学校任何一个卫生间都安装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卫生用器等,无不体现学院处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新加坡高职院校办学模式
共和国理工学院是新加坡唯一一所采用“纯项目教学”的学校,操作方法是“一天一问”的教学方式,每天提一个问题并要求当天解决。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分组确定学生组长及笔记员的人选——呈现问题——学生拟定所知、未知、须知的范围——自由讨论;
第二阶段,提供支架式习题为补充资源——学生搜寻和阅读资料,并且回答支架式问题——学生探讨并分享所搜寻到的资料——自由讨论——学生与导师逐步探讨解题方案——学生在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制订更为精细的解题方案,准备演示;
第三个阶段,各组有5~10分钟的演示时间——学生对研究成果提出有建设性的批评,并进行答辩——导师对学生演示给予评价,并在必要时提供额外资料——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集中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同学评估,反思日志以及参与模拟理解测试。
考核方式:教师通过观察确定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网上自评及反思日志,最后给一个分数。
这个模式很好,在我们学校实施的难度很大。按照这种模式一周最多上五门课程,一个学期最多开始八门课程。除去基础课程,将不能开设专业课程,在学校推广全面推广几乎不可能,只能一两门课程试点。下面重点说说可以借鉴的南洋理工教学模式。
1.“无界化”。初了解到“无界化”理念,就被深深地吸引。所谓的“无界化”,即教学无界化、项目无界化、教师无界化及课程无界化。不同系间的教师与学生通过联合工程项目及学系间教学活动进行交流,促进教学资源获得充分的利用,促进学院教职员间跨系级工程项目的开发,从而提高师生的专业能力,为师生提供更多机会,增强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无界化将七个学系的“科技园”这一平台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联合公关,形成最佳合力,打造学院品牌。
2.教师能力培养。除根据学院的发展提供教师的培训外,还可根据教师个人的需要提供教师培训。南洋理工学院所有任职教师,都要求有企业任职经历且不少于三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硬行指标是年龄在50周岁的老师,每年在企业的时间不少于15天),每年各系派出约占20%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的开发,回来后对另外80%的教师进行培训。各系教师35%带项目,65%上专业课程,这样教师可以很好地掌握企业咨询、企业需求,行业最新动态,知识的更新,以参与企业的项目;二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轮岗,从信息系到机电系,机电系到电气系,时间半年。有了这样的经历,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参与很多大的项目,特别是跨学科项目和国际上综合性比较强的比赛等。
3.课程考核。南洋理工学院课程考核是细分到整个学期5个阶段。比如一门课程分为5个项目,一个项目一个评分,课程的考核标准是学生的参与度、出勤率、答辩、自评、同学评及教师评,每项有个分数比例,总评如果两个项目不合格就重修。这样可以通过前面的分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导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及时跟进,也可以防止出现学生“押宝期末考试”的情况。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品质成就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